星期一, 11月 07, 2005

【靈氣導師介紹-張仁傑博士】


【介紹張博士的雜誌稿】 Posted by Picasa

張博士是我在香港的靈氣導師,我個人十分推崇他的靈氣教學方式,張博士提倡以不鬼神,不迷信的方式推廣靈氣療法,而且以科學的方式解釋各種能量的交換方式以及能量治療時發生的變化。
而他個人以正直與誠實為師的態度,在這個紛亂的社會中,更是十分難得的。下面的文章是摘錄自香港的一份雜誌的採訪內文...

裡沒有化驗儀器,沒有形形式式的試管試劑,是一間真正的辦公室。張仁傑博士正忙於在電話裡與朋友商談業務上的問題,脫離了他自己形容「飯來張口的政府公務員行業」,每一元也得動腦筋才能賺回來。
可見意義這兩個字,有時比什麼都來的重要。

毒理專家主講健康食品
認識張仁傑博士,始於他在魚油講座中擔任主講人,後來他在雜誌上發表了不少有關健康食品的文章,令人更感好奇,既不是醫生,也不是營養師或藥劑師的他,為何對這類香港人才剛接觸的進康食品認識這麼多?

「我在大學時主修有機化學,當中包括藥物及健康食品的製造與成分,天然物質的有效成分和對人體健康的促進效益,因此我後來對健康食品的認識較多,不過當時我也不知道那些就是今天大行其道的健康食品,可說是誤打誤撞」。張博士笑道。

隨著越來越多健康食品登陸香港,不少傳銷公司開始需要專業意見,也不知道透過什麼管道找到了當時正在政府做鑑証專家的他,於是他便開始義務幫這些公司擔任主持講座。

與健康食品接觸多了,張博士發覺健康食品的功效並非子虛烏有,不少人真的因為健康食品而令健康改善。

「若不是到傳銷公司做講座,我也不知道這麼多實例,因為健康食品不同於藥物,難以負擔昂貴的臨床實驗費用,這令我認識到傳統醫療系統以外的另一個範疇。後來我留意更多外國的動態,發現他們使用健康食品來防治疾病的情況很普遍。」

基於這些觀察和研究,張博士因此再三確認健康食品在保健方面的角色不容置疑,除了自己到互聯網上找資料外,講座似乎是唯一的途徑。

不過真正令張博士對於健康食品與現在醫療系統問題感受更多的,卻是他的親身經歷。「我的父親罹患了末期肝癌,醫院方面說已經沒什麼可做,我自己也知道治不了,但怎會沒什麼可以做呢?至少應該有點方法幫助他減輕痛苦,延長生命嘛。」提到當時求醫的經歷,他依然有點忿忿不平。「既然現存的醫療體系幫不了他,於是我用自己對健康食品的知識,給他吃不同的健康食品,雖然他最後都離去了,但也叫醫生預期的壽命長一點,最令我安慰的,是他離去時沒什麼痛苦。」

這次經歷更令他相信,這個時候需要多些人推廣健康食品的價值與預防醫學的概念。「適逢這時出現金融風暴,大家反而更注重健康,加上越來越多健康食品相繼引入,也越來越多人邀請我做健康講座,於是我索性跳出來,在推廣健康食品方面發展。」很多人得悉他的決定時,都為之詫愕,他自言也考慮了一段不短的日子,但最終還是決定脫離公務員行列,一展抱負。

開創新健康顧問模式
張仁傑博士投身保健工作,但不是推銷或代理什麼健康食品,而是獨創一格,提供另類保健服務。

「我提供的主要是自然療法的配套,利用一部量子分析儀,提供個人健康狀況的基本數據,從中估量疾病的潛在危機。我會提供給他科學的解釋,並建議他應該接受什麼治療,有需要時我也會替他賺借到其他專科去,總之盡量為他提供問題的答案。」

張博士說這部儀器在歐洲很盛行,不過香港沒有推行預防醫學的概念,所以較少人認識。據他表示,它可以測試毒素,人體器官退化程度,營養素,脊椎健康,遺傳性問題等,這些數據都是傳統西醫較少提供的。

不過他強調,它只是醫療體系的一部份,是一個參考指數,不能代替西醫系統。「若發現有問題,我會建議他們做進一步檢查,例如x光等,我強調的是與西醫結合,而不是有你無我。其實其他療法也應該這樣,只有這樣才是最貼合現代的需要,只要未演變成疾病,在飲食或生活方式做出改善,便可預防疾病。」

既然強調保健,教育自不可少,張仁傑博士也沒有忽略這方面,並且從他一向信任的藥科技入手,於一年多前成立了第一個中文自然療法網頁。內容主要集中環保,健康和科技方面。「我希望從教育入手,讓更多人改變固有信念,另預防醫學的概念普及,大家更關注自己的健康,希望透過改變新一代的概念,進而影響上一代。」張博士道。

張博士積極提倡健康,自己卻又如何呢?「有時一大班人吃飯的確很難控制,因此我會以健康食品來幫助達至平衡,不過我很少帶一罐罐健康食品上街。大多是早上或回家才吃。吃健康食品最重要是"實在"自在"很多人因為吃健康食品而給自己找麻煩似的,總怕吃飯時忘記吃,這是錯誤的,一定要吃的自在,使之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當然也要知道自己正在吃什麼,這些也是透過教育讓人認識。」

科學家也是靈氣大師
科學家和靈氣大師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不過張仁傑博士本身原來也是靈氣大師,並曾舉辦靈氣班。靈氣與鬼怪邪神無關,而是一種類似於加或氣功的修練方法。
「最初我是接觸氣功的,因以前做義工時發現不少人因練氣功而改善了健康,令我對它感到興趣。不過練功講究堅持性,香港人太忙,因此很多人沒有練下去。於是我嘗試找一種適合香港人的生活模式,不用太多練習也有不錯效果的,結果給我找到靈氣。」
張仁傑博士給靈氣一個科學的演鐸。更重要的是,他強調它能幫助身心靈健康的一面。「靈氣能讓人的能量系統怎樣與大自然結合。其實幾千年來不少人都在追求這方面,靈性方面提升了,會令身體,情緒層級方面提升,身體好了,情緒也不易變動,思想也正面得多,這樣才是真正幫助他們,亦是藥物辦不到的。」

PS:張博士的網站(自然能量研究中心)



沒有留言: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前面二十級(歲)基本上都是新手村。 然後你的新手NPC是亂數決定的爸媽。 個人能力數值跟著NPC的資源決定一半的基數。 等到等級可以出新手村,遊戲的自由度大增。 有的人會考慮再練等級(念大學、研究所)多上升一些點數才要出村去解任務,也有人迫不及待的出村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