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10, 2020
【注意力不集中與飲食及過敏的關係】
星期日, 8月 09, 2020
【重複悲慘人生的大腦模式-習得性無助】
小莫是一位身材纖細的女孩子,我知道她的經濟狀況一直不是很穩定。感情也是。
「老師,我覺得我有被虐狂,我的男友不工作賺錢,一直出軌,還打我,但是我一直都沒有勇氣離開他,也不敢對他發脾氣。」
我一邊吃著牛肉乾,頭也不抬的問:
「恩,我現在不想談妳的男友;我想要問一下,你是不是小時候常常犯點小錯,你父親就把你往死裡抽?」
小莫的表情非常震驚,然後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這個情況在診間經常出現。我相信這類型的人也常常出現在大家的身邊。為甚麼有很多人不從施暴者的身邊離開?相信這是大家經常想問的問題。
上個世紀的7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運動之父-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做了一個很知名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實驗。
他將狗關在籠子裡面,只要蜂鳴器一響,就給狗狗施加電擊,小狗因為無法逃避,所以在籠中狂奔,驚恐哀叫,甚至屁滾尿流。
多次電擊後,只有蜂鳴器一響,小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但是不奔逃了。
後來他們將小狗分成AB組,對A組的狗綁住,進行無法逃避的電擊,對於B組的狗不進行電擊。
之後,他們將狗狗被放置於一個籠子里,中間由一道低矮的障礙物隔開(稱為“雙分電擊籠”);籠子的一邊通電,另一邊不通電,只要跳過中間障礙物就可以免受電擊。當研究者打開電閘時,有意思的情景出現了:A組的狗(實驗中無規律電擊並無處可逃的狗)根本不嘗試跨過障礙物到安全的另一邊去。
後來賽里格曼對於小鼠與人類都做了類似的實驗,都得到了相似的結果。
所以當人類在過去的成長階段時,體驗了各種失敗與挫折,然後當結果無法避免時,便會進入了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模式中。
因為當做任何努力都不會改變現況時,就會說服自己,不要抵抗,然後生出一萬個理由讓自己重複回到原先熟悉的狀態與情境中。
其實千百萬年來,人類的一些本能直到今天都還沒有進化掉。當遇見危險或者受到傷害時,都會找地方躲起來以逃避傷害。最直接的表現是蜷縮在一個小角落,或者躲進一個地方不出來,這是人類的本能。
所以這不是病,這只是一種本能。
但是治療的方式其實是很簡單的,就是讓他們重複體驗到,如果你願意求助,你就會獲得幫助與改變,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願意無條件的愛你。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紀錄.不牽涉國內任何團體或個人】
------------------------------------------------------
參靠文獻:
*無助感:關於抑鬱,發展和死亡.Seligman, M.E.P. (1975). Helplessness: On Depression, Development, and Death.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ISBN 978-0-7167-2328-8.
*習得性無助在人類身上的作用:批判與重新制定.Abramson, L.Y.; Seligman, M.E.P.; Teasdale, JD (1978).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s: 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87 (1): 49–74. doi:10.1037/0021-843X.87.1.49. PMID 649856.
*學習動機的心理學,研究和理論的進步.Bower, Gordon H. (1981).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 Academic Press,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 30. ISBN 9780125433150. "The most popular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learned helplessness phenomenon to date is that of Seligman (1975) and Maier and Seligman (1976)."
星期四, 6月 25, 2020
藍灰色眼睛的比丘尼
上午來了一位六十多歲的比丘尼,她其實是一位已經出家多年的母親;今天由女兒陪同著一起過來,從她行走的姿勢到坐下的方法,整體的能量狀態看起來,應該是一個長期呈現焦慮狀態的人。
我習慣坐下後不問診直接先診脈,切診後除了脾腎兩虛、心氣不足外,很明顯的在肝區過本位處有一段明顯的澀脈點。
這位比丘尼有別於一般的病人,一般的病人坐下來後多會迫不及待地說著自己的症狀;她甚麼話也不說,眼睛直直地看著我。
我心裡知道:「大概又是一個來考試的。」
我抬頭看了她一眼,她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瞳孔是美麗的藍灰色,但是卻帶著深深的哀傷,倔強的眼角中對於身邊的親人有著很深的依戀。
稍微記了一下脈象,再交給跟診的學生診脈,因為那個過本位的澀脈太過明顯,學生也能夠輕易地摸出來,完畢後,我淡淡地說:
「妳的病根在肝腎,年紀大了腎氣不足是正常的狀態,所以腰腿無力聽力下降是合理的,雖然脾胃虛弱導致吃完東西常會覺得脹氣不適,但那是因為平日吃素的時間也沒有專心吃飯;倒是你的肝氣鬱結出現了的脈象表示妳挺急躁,常生悶氣,連帶影響心氣不宣,除了睡眠欠佳,平常有沒有胸悶的問題?」
「我覺得我都沒有甚麼問題啊?」
「深呼吸後胸悶狀況才會紓緩的情況呢?」
「我偶而會這樣,但不覺得我有胸悶。」
這時候我心裡真的很想說:「出家人不打妄語阿?妳是在硬撐甚麼東西?」
「基本上我這個人是不會相信病人說的話,脈象上妳就是一個急躁愛生氣的人。」
說到這裡,旁邊的女兒忍不住笑出聲音來。
「妳說妳都沒有問題,我是不會相信妳的;妳的脈象就是胸悶、嗝逆、胸脅不暢、肩頸僵硬、眼睛乾澀的問題。」
「會有這種脈象的就是事情都憋在心裡沒有處理,我可以開藥給妳;但是那個效果只能夠維持個幾天,基本上習氣沒有改變,那都是騙人的。生病這件事情也是一種修行,讓我們知道要修練自己的心性,否則這些疾病總又回到我們身上」
突然這位比丘尼開口說了:
「好啦,可能我個性比較急,做什麼事都要快。」
這個當下魔王式諮商已經到點,我們讓個案自己把身上的這個能量用掉時,個案當下就能回歸到自己的人生位置上,明顯的有個能量從個案的上半身游移離開,伸手重新診脈時,那個淤塞的脈點當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恭喜師父,病本身是虛妄的,症狀本身也是虛妄的,這就跟我們的習性一樣虛妄;妳把這句話講出來,就已經讓病治好一半,病脈基本上已經去了一半,接著只要吃點脾胃的藥,就行了。」
我馬上讓跟診的學生伸手診脈,學生也發現那個原先在肝區的澀脈點突然消失了。這是個難得的好機會,逮到好時間趁機給雙方教育:
「我們學醫的在治病,常常不是醫生去醫好病人,都是病人自己醫好他自己的。」
這位比丘尼這時指了指女兒:
「其實我對寺院的大眾都很有耐心,就是唯獨對她,我要求很多也很嚴厲。」
我當然知道,我們通常都會對外人很客氣很和善,但人生修不過去的檻通常都是身邊最親近的人,我們常常狠狠的傷透了身邊最親近的人而不自知。
那一份情,就是生死輪迴之始。
我是個濫情的人,對於那些愛我的,我愛的,我自己也常常都修不過去。而要如何讓身邊親愛的人那顆封閉的心重新開啟,更是談何容易。
「親愛的,我愛你;妳是我輪迴塵世間的毒藥,也是唯一的解藥。」
甘願累世都跟大家在這生死交界之處沉淪,我想我早就無可救藥。
至於從比丘尼身上離開的那股能量是甚麼?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本文摘自-魔王的診療室.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的診間紀錄】
星期二, 4月 07, 2020
【一個剝奪母愛的黑暗實驗】
最近處理一些童年時期嚴重受創的病患,在這個過程中讓我的內心有一個很深的感觸。
如果讓一個人吃得好,睡得飽,滿足了物質上所有的需求後,就能夠讓我們健康快樂直至天年嗎?
大約在八百多年前,十三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有一個很知名的皇帝-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
因為幼年的腓特烈二世是在歧視和虐待中度過的,所以這樣悲慘坎坷的童年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
腓特烈二世本身是一個知名的語言天才,他為了瞭解人到底是怎麼學習語言的,到底是先天就有能力創造語言?還是靠後天學習的?於是他做了一個很知名的實驗。
他下令選擇了一批血統優且健康的嬰兒在皇宮中扶養,時間到了就給奶喝。但命令保母們不可與嬰兒說話,不可目光交會,也不能擁抱撫摸他們,當而嬰兒哭鬧與笑的時候,也不許理睬他們。並邀請全國最優秀的學者紀錄並研究這個計畫。
這個實驗最後的結果很令人震驚,所有嬰兒們,都在還沒有開口說話前便全部都死去。
時間往後推回至上個世紀的60年代,當時「細菌致病學說」非常流行。醫生普遍相信初生嬰兒必須要與父母和其他成年人暫時隔離,以免染上病菌。他們把新生嬰兒放在嬰兒室幾天至幾個星期,嬰兒的父母只能隔著玻璃窗遠望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與嬰兒根本沒有接觸和溝通的機會。
奇怪的是,這些長期被玻璃窗「隔離」、衣食無缺的嬰兒,身體卻竟然比隔離前更弱;而更諷剌的是,原本隔離的目的是防止細菌感染嬰兒,但在玻璃窗內的嬰兒反而更容易染上不同的疾病,而且抵抗力也不如未被玻璃窗隔離的嬰兒。
當時的社會潮流中,強調母愛對嬰幼兒的發育是不必需的,是會造成長大後依賴性格、無法獨立自主的根源因素,因此當時歐美掀起不擁抱、不親近、讓嬰幼兒盡可能獨處以培養獨立性格的養育法。
於是美國知名的心理學教授哈洛(Harry F. Harlow)在實驗室進行了知名的恆河猴實驗。
實驗中將幼猴抓來後,放置在實驗室中,實驗室中只有鐵絲做成的母猴與絨布做成的母猴,鐵絲母猴有奶瓶供給食物,絨布母猴柔軟而有溫度。
實驗中發現,小猴肚子餓了會跳到鐵猴那邊吸吮奶瓶,一旦喝完又立刻回來依偎在布猴身上。每隻幼猴都是如此,屢試不爽,證明柔軟的撫觸帶給幼猴的安慰更加重要。
哈洛更進一步的在布猴上安置機關,會不定時突然對幼猴噴氣或射出冰冷的水柱,甚至會伸出鐵釘刺傷幼猴。然而,驚嚇跳開的幼猴仍一而再、再而三的回頭投入殘暴無情的絨布母猴懷抱,不會選擇鐵絲母猴。這樣的行為顯然無法用行為主義學派的「獎賞-增強」理論來解釋,證明幼猴對媽媽的愛是如此頑強,無關乎生理的需求。
雖然他宣稱幼猴對絨布媽媽的愛與對親生母親的愛無異,而且這些幼猴也都能在絨布母猴旁邊安心玩耍。但看似正常的幼猴其實並不正常。當這些幼猴離開籠子回到猴群後,成長極不順利,不但無法融入群體,甚至有攻擊同伴或自殘的行為。
哈洛似乎並不在意這樣的實驗人不人道,他還想進一步知道其中的雌性猴子生育後,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小孩。但是牠們到了性成熟期後卻不懂得與公猴嬉戲交配,也不願接受求歡。於是哈洛設計了「強暴架」(rape rack)將牠們固定住,讓發情的公猴可以騎到牠們身上。結果牠們生出下一代後,大部分仍無法當個稱職的母親,有些對幼猴置之不理,更嚴重的還會傷害幼猴。
這種實驗很明確的解釋了身邊很多人的狀況,包括我自己。
然後哈洛這些黑暗系的實驗還以此為基礎進行了好一陣子,還出了不少論文研究,知名的實驗如下:
.代母實驗:將初生猴子和兩個玩偶放在一起,一個用布造,提供溫暖但不提供食物;另一個用鐵絲造,冰冷生硬但卻有一個裝滿牛奶的奶瓶。小猴子傾向與「布媽媽」相處,即使將食物放在「鐵絲媽媽」懷裏,小猴子吃過食物之後,仍會跑到布媽媽身上;受到驚嚇時,小猴子也會跑到布媽媽身上。
.剝奪母愛:在缺少玩伴或母親之下成長的猴子,較易恐懼,或較易攻擊別的猴子或人類。
.社交孤立:將初生的猴子孤獨地在隔絕的籠裏生活六個月後,這些猴子嚴重將缺乏社交能力。若將在正常社交環境下長大的猴子,孤立六個月,回到正常的生活情境之後,他們只能夠復原部分的社交能力。
.絕望之井:把猴子頭朝下在黑屋子吊了兩年。猴子後來出現了嚴重的、持久的、抑鬱性的精神病理學行為。
.鐵娘子(IronMaiden)實驗:鐵娘子是哈洛設計的一種特殊的代母,她會向初生的猴子發射鋒利的鐵釘,並且向它們吹出強力冷氣,把猴子吹得只能緊貼籠子的欄杆,並且不停尖叫。
.面具實驗:哈洛猜測臉是愛的另外一個變數。哈洛把初生的猴子與一個臉部沒有任何特徵的絨布代母關在一起。猴子愛上了無臉代母。但當逼真的猴面具安裝在絨布代母臉上後,猴子變得害怕絨布代母。
.恐怖隧道:哈洛做了一個平常體溫是37℃但可以急速的降至2℃的絨布代母,使初生的猴子因為代母體溫的突然冰寒而嚴重精神錯亂。
這些實驗就能夠證明愛的存在嗎?我不這麼認為。
但是這些實驗卻讓我們看到許多人性黑暗面的部份。
身為一個醫師與身心靈療癒師,我一直嘗試在這麼多個案經歷的黑暗面中,找到詮釋人類真愛的意義與方式。
對一個醫生來說,我很清楚人類最大的感受器官就是皮膚,而擁抱對於皮膚的刺激與大腦所起的化學反應,相較於其他的感官,更多的作用在於神經反射與潛意識的層面。
也許,一個擁抱,就能夠感受到溫暖與支持,這就是最直接的愛了吧。
所以對於我愛的人,我都會在出門或是睡前,好好的擁抱或是撫摸他們一下;我知道這很老套,但是我更清楚這是人生最佳的良方。
你多久沒有好好地擁抱身邊的人了呢?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紀錄.不牽涉國內任何團體或個人】
------------------------------------------------------
*愛的本質.Harlow, H. F. (1958). The nature of love. (PDF)
*對猴子的完全社會隔離.Harlow HF, Dodsworth RO, Harlow MK. "Total social isolation in monkey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65. (PDF)
*靈長類動物的情感發展.Harlow, H.F. Development of affection in primates. Pp. 157–166 in: Roots of Behavior (E.L. Bliss, ed.). New York: Harper. 1962.
*猴子的早期社交剝奪和後期行為探討.Harlow, H.F. Early social deprivation and later behavior in the monkey. Pp. 154–173 in: Unfinished task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A.Abrams, H.H. Gurner & J.E.P. Tomal, eds.)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64.
*被孤立的猴子如何從社交中復原.Harlow, Harry F.; Suomi, Stephen J. (1971). "Social Recovery by Isolation-Reared Monkey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68 (7): 1534–1538. doi:10.1073/pnas.68.7.1534. PMC 389234. PMID 5283943.
*猴子的精神治療.Suomi, Stephen J.; Harlow, Harry F.; McKinney, William T. (1972). "Monkey Psychiatrist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28 (8): 927–932. doi:10.1176/ajp.128.8.927. PMID 4621656.
*社交復原對恒河猴的長期影響.Cummins, Mark S.; Suomi, Stephen J. (1976). "Long-term effects of social rehabilitation in rhesus monkeys". Primates. 17 (1): 43–51. doi:10.1007/BF02381565.
星期一, 10月 14, 2019
榮幸
連續兩年很榮幸能夠邀請到土居裕與威廉兩位活生生的傳說來台分享他們在治療與教學上的心得,兩位大師在能量治療上所開創的新局,改變了數百萬人,其影響直至今日。
能在東西方兩位大師麾下學習治療技巧。
並在台上親手致上最高的敬意。
是我畢生的榮幸。
但其實我第一個最想邀請到台灣的是我心目中的女神Helen Belot女士,也很想邀請Phyllis Furumoto來台分享她們的心路歷程,在那個封閉的時代,以女性的身分傳承並創立新局,想必更為艱辛,可惜兩位都已經仙逝。
人生苦短,對我來說既感概,也惆悵。
能夠因己為身邊的人帶來健康與幸福。
真的是最喜悅的一件事。
那麼我們又能留下什麼給後代的人們能?
(好了,乖乖的去翻譯了)
星期一, 8月 19, 2019
星期二, 8月 13, 2019
星期五, 7月 26, 2019
如何用已讀不回修煉慈悲心
【大魔王教室:如何用已讀不回來修煉慈悲心】
我通常一整天在電腦前面的時間超過十五個小時。
基本上緊急的事情傳訊給我,都會馬上回覆。
如果沒有回覆訊息,不是移動中或是太忙沒時間。
不然就是進入了昏迷狀態。
但我如果看到,還是會盡量事後回覆。
因為我一直覺得這樣子還挺失禮的。
有個朋友曾經跟我說過:
「也許不回覆其實就是一種回覆了。」
這麼高深的境界,我還在揣摩中。
因為通常這是已經被我放生的人,才能享受到的特別待遇啊。
你~被放生了嗎?
星期六, 7月 20, 2019
生命
前兩天又參加一場告別式。
總覺得生命是很無常的,我們常常很難預料什麼時候會離開。
生死見多了,越覺得生命的無常與感情的珍貴。
我們並不完美。
雖然總是會在每一階段的旅程中留下些許遺憾。
但我們總能盡力的善待每一個對你有情的人。
在生死面前,沒有大事。
I love you...with all my heart.
星期二, 4月 30, 2019
關於 威廉.李連(William Lee Rand) 大師
威廉.李連(William Lee Rand) 大師
Karuna Reiki創始人/聖火能量(Holy Fire) 創始人/資深靈氣導師/教師/ 聖火能量Ⅲ/ICRT主席/靈氣研究中心和靈氣會員協會主席
William Lee Rand是國際靈氣訓練中心(ICRT)和靈氣會員協會的創始人和主席,也是靈氣研究中心的創始人。他還是靈氣新聞雜誌的出版人和主編。他撰寫了Reiki,The Healing Touch,Reiki Touch Kit和Reiki for a Millennium,靈魂精神以及100多篇關於靈氣的歷史,哲學和實踐的文章。威廉對靈氣的起源和本質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並開創了一個名為“基於證據的靈氣歷史”的開創性著作。
威廉在1989年開發了臼井/西藏靈氣系統。1995年,在他的一些學生的幫助下,他開發了Karuna Reiki®療癒系統。 2014年1月,他引薦了聖火靈氣系統來到這個世上。
1997年至2004年間,他在北極和南極以及耶路撒冷等地安置了世界和平水晶陣。該系統允許世界各地的靈氣學生每月聯合將靈氣送到水晶陣中,以促進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水晶陣的圖片目前在網路已累積下載超過380,000次。
威廉於1981年獲得靈氣I,1982年獲得靈氣II,並於1989年成為靈氣大師。他獲得了六位靈氣大師的靈氣大師級培訓,其中三位來自日本。他還接受了來自Takata Sensei大師之一的Bethel Phaigh Sensei和來自Hayashi Sensei的Reiki大師或Shinpi-den的Chiyoko Yamaguchi Sensei的Reiki I&II訓練。
此外,威廉還擁有強大的形而上學背景,曾擔任過職業占星師,催眠療癒師,前世療癒師,重生,情緒釋放輔導員,並獲得神經語言學認證。
威廉一生致力於靈氣,並在過去的29年裡一直在世界各地的課堂上練習和教授課程。他鼓勵所有靈氣修煉者和睦相處,並為地球帶來和平。
2019靈氣國際研討會紀實
http://www.reiki.com.tw/news/184/
星期一, 4月 29, 2019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前面二十級(歲)基本上都是新手村。 然後你的新手NPC是亂數決定的爸媽。 個人能力數值跟著NPC的資源決定一半的基數。 等到等級可以出新手村,遊戲的自由度大增。 有的人會考慮再練等級(念大學、研究所)多上升一些點數才要出村去解任務,也有人迫不及待的出村去探...
-
今天跟李泰坦聊天,覺得他把ART這行用RPG遊戲的角色職業方式解析的相當的好。 法師 職業特技-自爆 MP魔法值頗高,常常有好想法與好作品問世,但是由於HP生命值不高,客戶隨便改個兩下就自爆。破口大罵啦!隔天突然沒上班了!揚言他不幹了啦!都是這類型的。 這種人通常都是剛自學校畢業...
-
最近重新再度接觸一些球員卡的資料,才發現我這些年的斷層裡,在球卡的世界裡也出現過許多夢幻級的卡片。 NBA除了很早期的一些老新人卡(像是JORDAN的XRC),或是一些超限量的簽名卡之外,還有些卡片是全球的蒐藏家都急想要得到手的夢幻卡片。 97-98 Skybox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