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執醫考試筆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執醫考試筆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四, 11月 18, 2021

《中醫基礎理論的念法》

《中醫基礎理論的念法》



中醫基礎理論,等於是學習中醫的入門磚,等於你認識中醫的所有基礎架構都在這裡應該建立起來,初期這裡需要花點時間彙整你的認知。



關於中醫基礎理論的內容,說實話,這是一門最基礎而且無趣的學科;基礎的意思就是,所有的治療理論都建立在這東西上面。無聊的意思在於,通通都要背。



所以如果你要把中醫的基礎概念學起來,要將中醫的思考方式應用在臨床上,如果這門學科的架構與內容沒有辦法內化到你的思考與生命中,將來到了臨床,你一樣只會是個半吊子,然後拼命地想要從西醫獲得解套方式。



與西醫建立在生物與解剖的基礎上相較,中醫的基礎理論更類似於玄學或是命理,往往是在功能與概念性上去理解人體跟宇宙間的互動。



基本上一開始的理論體系這一篇,是為了考試而念的,占比不高。而哲學基礎的篇章中,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精神都與傳統命理與風水等五術系統相同,差異不大,只要能夠確實的分類並且蓋括每個名詞的概念即可。



而臟象學說開始後的篇章,如氣血津液,經絡、就是中醫對人體的認識了,這裡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蘊含著醫學系的特色:「你看的到的通通都是重點」,所以通通都要理解與背頌,除此之外還要串,也就是每個部位都必須自己相串聯起來。



特別是經絡的部位牽涉到之後的針灸與部分辨証,沒有搞定這部的基礎,之後臨床要治病你會搞不清處通路之間的關係還有疾病傳導的基本定律。



體質與病因病機的篇章基本上比較接近臨床的診斷,基本上基礎理論中提到的內容還在疾病一開始分類的大方向上,重要性僅次於臟象與經絡,但也需要能夠舉一反三的程度,然後養生防治與五運六氣看過就好,臨床上也不是甚麼重點。因為個人臨床的經驗上來說,除非是老人與曾經患有重大疾病的人,不然病人基本上根本不想養生,也不想防治疾病。



對了,你把這門科目就算唸到滾瓜爛熟,平均起來在整個執業醫師考試的得分中,大概也只佔了6%而已。

但是這6%會影響到你後面的科目甚鉅,所以這是一門最重要也最吃力不討好的科目,大概就這樣。



星期二, 2月 02, 2021

念書的三個步驟

在講到念書的方式前,比念書方式還要來的更重要的是時間上的規劃。



我個人在念書的時候,會先擬定計畫與目標,而制定計畫與目標的基礎點在於時間。



因為時間有限,每個人的天資與身體狀況不同,只有時間是最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



所以時間本身的規畫至關重要,而唸書考試並不是花越多時間,就會有越高的成效。



所以依據考試的時間與自己學習的進度去擬定自己的學習時間,會是最合理的狀態。



然後才有念書方式這件事。



念書的方式基本上分成。



輸入.彙整.輸出.



三個步驟。



.關於輸入這件事



很多人誤以為,好好地念,背誦,抄筆記,花時間理解,就是認真念書了,就覺得成績應該就能考好。



事實上,書本或是網路上的知識,通通都是要理解並轉化進我們的大腦並且實踐在生活之中的。



很多人在輸入的部分就使用了錯誤的方式。



基本上根據大腦的生理解剖與神經傳導的特點,我的理解是,輸入資訊本身分成有意識與無意識的層面。



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可以同時處理很多身體受器所傳導的訊息,所以有意識的去「說讀聽寫」,進而嘗試去想像並了解文中的意義,是輸入的第一個要件。



也就是通常一本書拿來我們需要精讀,然後去理解其中的意義,還不需要到每項都背誦的程度,因為人體的大腦設定遺忘的速度是很快的。



既然怎麼唸最後都常常會忘掉,所以複習是必須的,那麼就一邊複習一邊加強印象,久了自然就背起來了。



所以第一次的研讀是很重要的,因為這部分最花時間,後面重新複習的時候,通常花的時間很少,頂多用掉原先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時間就能夠全部跑一次。



像我自己備考的時候,大概五到六分鐘左右就能夠將一本厚厚的內科學裡面的方劑在腦子全部快速跑過一次。



然後重複而有規律地複習是必要的狀況;也就是說,定時且重複的將單元內的內容複習不會只有一次,通常設定個5-6次應該就能夠將大部分的東西記起來。



通常當天上午念的東西,睡前再看一下,三天後再看一下,一周後再看一次,半個月後再看一次,一個月後再看一次,考前再看一次就差不多了。



(一般人通常念到第三次就可以很熟悉了)



於是看到這個部分你就會發現,又牽涉到時間的安排,跟第一個步驟緊緊相扣。



是的,所以時間是最大的問題。



.關於彙整這件事



彙整其實就是為了要輸出(考試)而準備的,很多人會用抄筆記整理表格跟重點的方式,就覺得自己有彙整了。



很多名列前茅的學生也都寫的一本很好的筆記。



筆記是一個很不錯的念書習慣,因為整理完筆記後,可以快速翻閱重點。幫助自己熟悉知識點。



其實我看起來,筆記也只是彙整與輸出的練習之一而已。



但其實如果你到了第一志願的學校跟班上永遠都占著第一名的你會發現,抄筆記的人有,但是沒這麼多。



而且筆記抄得好的,也不一定是成績最好或表現最好的。



重點並不是你的筆記寫的多好,而是這個整理的過程,讓你更容易建立自己的理解架構。



抄筆記只是彙整的方式其中一種,事實上筆記寫得越完整的,只是證明他很認真地整理筆記而已,不代表真的輸入了,或是自己真的認知、理解或串起來了。



彙整這個東西其實需要融入在前面輸入的步驟中,也就是說,每次讀到一個新的單元,就必須要讓自己嘗試跟前面念的單元串在一起,或是各科較不相干的部分其實也要互相串連起來。



例如念英文就是應該以既有的基礎單字,分析並串上字首字尾,然後解析文章前後辭彙的意義,去理解新單詞的意義。



又例如念了基礎理論跟診斷,在念內科的時候看到証型就應該馬上把證型的四診症狀重新跑一次,然後推敲是哪個部份的臟腑出了狀況,是基於甚麼理論上才導致的。



這樣子學習新東西的同時,又重新複習了舊的,同時複習與整理新的資訊,長此以往,才是真正的彙整。



另外,彙整也是需要時間與次數的練習的。



.關於輸出這件事



輸出基本上大家的做法就是寫考古題或是例題,寫了例題才會發現自己的理解與思考是不是到位。



除了要去理解考試本身的精神與立意外,更重要的是糾正大腦架構起來理解模式的錯誤。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理解或是記起來了,但其實大腦根本對不上,或是沒有記住,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實地把錯題圈起來,然後重複做錯題。



因為我們的理解常常建立在固定的大腦架構下,也就是說,這個理解模式通常會不斷的沿用。



講得更直接一點,就是你原先錯誤的題目會重複一直不斷的重複做錯,這是很常見而且也很正常的。



不同的題型去問相同的東西,答案不同,但是概念相同,這就是考試的精神。



事實上大腦也需要習慣快速提取資料去作輸出這件事,習慣了之後就能夠更有效率的作答。



坊間有些快速學習法強調,只要不斷地做題目,邊做邊學就能夠考得好。乍聽之下很有道理。



但基本上這就像是一個小學沒畢業的油漆工,你讓他考一萬次微積分他還是不會,有個屁用?



所以前面輸入跟彙整沒做到位,輸出就會有問題;就算都做到位了,輸出還是可能出問題。



所以念書的過程就是一直糾錯的過程而已。



.大腦的重整也很重要



最後想談一下大腦的重整這件事,實際上,我們的記憶背誦與彙整到輸出,很大一個部分都是靠大腦。



我們使用了說讀聽寫的方式也只是要讓大腦有意識的接受與順利輸入資料,但是彙整這件事很大一個部分靠的是無意識的整合。



以生物學上來說,只要我們清醒著,大腦就開始累積毒素與廢物,睡眠時就會清理這些毒素與廢物,個神經元與細胞間的空間就會清出來,然後神經突觸的連結會變得更有效率。



也就是說,唸完書睡一覺才能讓東西放進去腦子,然後才能裝下新的東西。



但是睡的過程也有可能會讓原先的突觸連結失去連接,所以需要再重新複習。



所以一邊學習一邊背頌一邊遺忘。然後一邊睡覺;多複習幾次那些突觸與連結就能學會這裡常用,不會斷掉。



恩,所以最後人生就是不斷地做鬼打牆這件事。大概就這樣。



星期四, 1月 21, 2021

筆試各科的比重與分配

執業醫師考試基本上需要準備應試的科目繁瑣,學習與複習的前後順序我已經排列出來如下: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

《中藥學》

《方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兒科學》

《針灸學》

《中醫經典》

《診斷學基礎》

《內科學》

《傳染病學》

《醫學倫理》

《衛生法規》



基本上十三個科目都是屬於臨床與專業部分。



【基礎科目-打好底蘊】

其中《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藥學》、《方劑學》這四個科目屬於中醫基礎,也就是這四科如果沒有準備好,後面基本上也不用念了。

中醫基礎理論,等於是學習中醫的入門磚,等於你認識中醫的所有基礎架構都在這裡應該建立起來,初期這裡需要花點時間彙整你的認知。

四科裡面特別是診斷學很容易沒學好,診斷學雖然整本教材歷年來一直都不是很厚,但是診斷的能力會影響到後面臨床証型的辨別;如果診斷的部分沒有花功夫理解與融會貫通,基本上後面考臨床保證錯誤百出,就也沒辦法往下走了。

至於中藥跟方劑是相輔相成的,中藥學構成了方劑的基礎,中藥學基本上也是要全背全念,然後才去背誦跟理解方劑組成的觀念與治法,以及疾病在証型上分類的應對。

這裡的基礎打穩了,後續臨床在念內外婦兒時再前後重複交叉比對,加強大腦與資料的連結與複習,後面的臨床科目才走得下去。



【臨床科目-內外婦兒】

接下來《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這五科裡面記載的是中醫臨床的基本能力,也就是治病的基本能力,也是占分比最高的部分。

基本上內外婦兒針五科中,內科是臨床四科的基礎,常見的疾病與証型,治則治法都是從內科學中出來的;前面的診斷與辨証沒問題,就能在內科學中找到對應的症狀、治法治則,還有方劑的組成。

我自己在應試前,針灸與四診的技術與經驗已經非常嫻熟,跟很多師兄弟只有在科室實習,卻沒有太多臨床經驗的差別很大;所以對我來說,在看內外婦兒這類書的時候,其實是挺享受的。

至於針灸要特別拉出來說,針灸對於很多醫師來說,是吃力不討好的,因為叫病人吃藥大部分都肯,但是叫病人扎針很多人都有心裡抗拒。

而針灸雖然是中醫的特色治療方式,但是很多醫師自己對於針灸的理解不深,寧願花時間鑽研方劑也不願意再伸延到針灸上;基本上這個風氣在醫學院也有不少同學是這樣子,針灸只是應付一下,能過就算了。

但其實針灸不難,它也是少數能夠圖像化的科目之一,不拿分其實有點浪費,將來臨床也會少了一份武器。



【被遺忘的中醫經典】

中醫經典佔的分數不高,基本上就是節錄了內經、傷寒、金匱、溫病的部分精華,這個東西過去室安排在碩博士才會唸的,但因為被許多醫界大老們詬病,說醫學院出來的居然都沒念過經典,所以後來便開始加入這個部分;但說實話,經典基本上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研究的,如果不具有歷史與考古的概念、配上豐富的古文知識,即便念了經典,也很多人沒有辦法應用在臨床上。這個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說。基本上這一科因為所佔的比例不高,所以也是有空再看看,有概念跟印象就好。



【西醫的基礎綜合科目】

而《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傳染病學》這三個科目是隸屬西醫的綜合科目。


西醫這三科的相關資訊,都是硬底子需要全部背頌的,實驗室相關數據與相關的專業名稱也都是需要強記的。自己如果本來生物架構觀念就不好,這時候就會很吃力。

身邊有很多應試的同學跟我說他們會直接把這部分放掉,因為覺得只要把中醫的部分弄熟,西醫的分數考得差也能補回來。

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從0分-60分的難度,跟80-100的難度是以等比級數的觀念,投資報酬率是沒辦法相比的。

所以再怎麼樣都要順個幾次,因為這些都是考現代疾病的認知與治療方式,也是進醫院處室應知應會的東西,再怎麼樣都應該要把現代實證醫學對於疾病的認知給放到心裡。

總不可能今天一個盲腸炎的患者推進來,結果你連板機腹跟反彈痛都不知道,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至於最後的《醫學倫理》與《衛生法規》這兩個基本上平常有時間隨便翻翻,在考前一周左右再稍微看看就行了。



下面附上筆試時的各科分數占比,比較能理解應該花多少時間在上面。








































科目類別



中醫執業醫師

(含具有規定學歷、師承或確有專長)



比例



科目



中醫基礎



23.33%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



中醫經典



3.33%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



中醫臨床



50%



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



西醫綜合



20%



內科學(師承或確有專長不測試)、診斷學基礎、傳染病學



醫學人文



3.33%



醫學倫理學、衛生法規




 



執醫一直考不上?倒底是甚麼回事?

在台灣,過去有很多人拼命的考中醫特考,然後一輩子都沒考過關。



然後想說大陸的比較好考,就跑來念書考試;結果諷刺的是,這些人一樣每年都考不過。



我的研究生同學裡面就有一位是這個狀況,她的年紀已經跟我媽媽一樣大,當時年過六旬然後這輩子幾乎都在考特考。台灣當時最後一年的中醫特考,她只差0.5分就上了,講到這個她就每次都氣到流下淚來。



實際上她的經典與藥方與湯頭歌訣都倒背如流,臨床診斷也都相當到位,實習時那些特精實特變態的教授都讚賞有佳。然後最恐怖的是,她在中國考中醫執業考試,也是每次都只差個1-3分就考過了,但就是考不過去。



一般人看了都會覺得不勝唏噓。



但我看起來,這個部分很清楚的就是我這個同學她在學習跟準備考試上有盲點,如果你自己不了解整個考試制度的架構跟它的精神,一直用你自己認為的方式去讀書,而不去考慮到整體的考試制度,一直滑鐵盧也是正常的。



我自己大略算過,每年能夠考過執業醫師考試的比例大約是22%-25%。



也就是說,你考上醫學系,篩子還是在那裡,爬的過去的就是爬得過去.爬不過去的再怎麼爬都過不去。



對岸在執業醫師考試有很多補習班與網上學校,就知道這個崁基本上就是要拿來篩人用的,而且難度就在那邊。



(很多人都說大陸的醫師很好考,其實你可以自己來唸唸看考看看啊?)



基本上,中國中醫執業考試的科目與難度,都是一個醫師臨床應知應會的程度,也就是在現代社會中,你不能奢望病人進來給你看病就用不到西醫的技術,或是永遠用不到你所不擅長的科目。



你就是要每一樣都要會。



就如同醫學系的考試有一個特點,就是:「你看的到的全都是重點」



也就是沒有以前我們在念書的時候哪種甚麼會考,甚麼不太會考這種東西。



如果在校有老實地把所有的科目都認真的研讀,不要打混,然後實習的時候各科室都認真的跑過,不管是技能考或筆試,基本上要過關都不是問題。



至於有些人怎麼考都不會過關,說穿了就是底蘊沒有弄好,沒有確實地把所有應該知道的東西都弄清楚,然後確實的要求自己。



這種狀況即便僥倖過關了,臨床上也會被病人跟疾病給修理到在這圈子混不下去;最後只能賣賣藥騙騙不懂的人,整天搞那些好不了也死不了的病人。



找別人整理好的考試重點?會這樣想,你要不要先評估一下你自己的底子?是不是考試唸書的料?



網路上有很多那種幫你整理好考試重點的講義跟課程,說實話,這種東西對於某些人的確有幫助。



但是如果你自己本身平常累積的底蘊不到位,即便手上有一堆人家整理好的資料,但其實你自己本身沒辦法跟自己腦子裡讀進去的資料與觀念整合在一起。



然後你就會發現,每次看題目好像都知道答案在哪裡,等到實際做題目的時候,就永遠都是50%~57%的答題正確率,跟猜題一樣,永遠考不過。



因為你就是觀念理不清,區塊性的小東西講得頭頭是道,辨證跟對付臨床病案的時候就串得亂七八糟。



如果你不好好老實的把東西扎實地給念個幾次,哪麼你永遠都會是每年陪考的那群人。



未命名-1.jpg

上圖左方是念完碩博目前還留著的部分教科書,有不少的書像是外婦兒跟西醫內科、診斷、傳染病...等因為移動已經搞丟掉了,也就只是給大家一個概念,你基本上就是至少要念這麼多的東西。右邊藍色的那兩本是每年依照考試大綱規定摘錄的重點.最左下角白色的那一小本是網路上在賣課程的精華講義。

試問你覺得,有可能把這麼厚、這麼多的東西壓縮成那白色的一小本嗎?所以只要隨便找一個人把那一小本念完就能當醫生了嗎?請問你是天真還是腦子燒壞了?

如果你已經把最上面的那一層內容都掌握了,然後逐步縮減,最後只要看筆記跟精華自然是沒問題。但是不是有到位,只有你自己知道。



而且之後每兩年的醫師考核難度換算後比執業醫師考試來要更高,所以如果你這關勉強過去了,之後還是會被刷掉。



事實上,執業醫師考試的題目跟真正執業在臨床上相較,考試真的已經是很簡單的。



因為考試給你的東西都是相當經典且有跡可循的東西,臨床上病人給你的資訊跟四診後的結果基本上有意義訊息部分寥若晨星 ,所以如果一開始辨證的概念就沒到位,後面真的沒辦法上場治病。



當年考試,記得去醫院拿成績單通知時,學姊告訴我,那一年所有參加考試的台灣研究生只有我與另一位五十多歲本身就在台灣執業的中醫師考過關。



因為當年我同時要上班、講課、念書、盯營收,包含了準備技能考試的時間,我只能壓縮在考前最後四個月衝刺所有的科目。



有些考了十多年的同學怎麼考都考不過去。他們問我怎麼一次考過的,其實我有我自己的念書方式跟配分方式,

(真的不要懷疑,他們真的考了十多年。技能考試的時候,就遇過助理醫師考了十年考不過的。)



我的狀況不允許我辭掉工作專心唸書考試甚至重考(老婆會大抓狂),所以一開始就決定用商場上盯營收的方式切割所有的科目,然後計算投入的時間與跟配分方式,來決定每一科念的順序跟比重。



後面會陸續分享,怎麼安排考試科目的順序與唸法。



星期二, 1月 12, 2021

中國中醫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

在中國參加中醫執業醫師的考試,第一關就是技能考試。

你實際上操作的技術都沒問題了,再來才是筆試。



就是說光會應付筆試類型的考試是沒用的,需要實際操作醫師相關應知應會的技能,基本上在這邊大約就會刷掉一半的考生。

監考官本身基本上都是醫院內各科室的資深醫師與主任在你面前評分。

如果自己就有臨床經驗的話,基本上問題不大。

但如果基礎觀念不到位,應答支支吾吾沒到點,監考官不會客氣,直接當場電爆你或刷掉你。



需要熟悉的相關內容我們可以直接參考下列的考試大綱。

-------------------------------------------------



一、中醫辯證論治能力測試範圍



(一)依據四診內容進行辯證分析的能力。

(二)病症診斷能力

(三)類症鑒別能力

(四)確立治法的能力

(五)選方與用藥能力

(六)針灸穴位與操作技術的選擇能力

(七)預防與調護內容的掌握與臨床應用能力



二、中醫技術操作技能測試範圍



(一)中醫四診技術的掌握與操作能力



(二)常用針灸穴位的掌握與操作技能



尺澤 孔最 列缺 魚際 少商 商陽 合穀 手三里 曲池 肩髃 迎香 地倉 下關 頭維 天樞 梁丘 犢鼻 足三里 條口 豐隆 內庭 公孫 三陰交 地機 陰陵泉 血海 通里 神門 後溪 天宗 聽宮 攢竹 天柱 肺俞 膈俞 胃俞 腎俞 大腸俞 次髎 委中 秩邊 承山 昆侖 申脈 至陰 湧泉 太溪 照海 內關 大陵 中沖 外關 支溝 翳風 肩井 風池 環跳 陽陵泉 懸鐘 行間 太沖 期門 腰陽關 命門 大椎 百會 神庭 水溝 中極 關元 氣海 神闕 中脘 膻中 四神聰 太陽 印堂 定喘 夾脊 十宣



(三)針灸技術的掌握與操作能力



1.毫針刺法



2.灸法操作(部分內容要求實物操作)



3.其他針法操作



(1)三棱針法 (2)皮膚針叩刺



4. 針灸異常情況處理能力:



(1)暈針 (2)滯針 (3)彎針 (4)斷針 (5)血腫 (6)皮膚灼傷(起泡)



5.常見急症的針灸技術應用能力:



(1)偏頭痛 (2)落枕 (3)中風 (4)哮喘 (5)嘔吐 (6)泄瀉 (7)痛經 (8)扭傷 (9)牙痛 (10)暈厥 (11)虛脫 (12)高熱(13)抽搐 (14)內臟絞痛



(四)拔罐技術的掌握與操作技能(要求實際操作)



1.拔罐的吸附方法

2.拔罐方法

3.起罐方法 

4.拔罐出現皮膚灼傷(起泡)的處理



(五)推拿技術的掌握與操作技能(要求實際操作)



1.滾法 2.一指禪推法 3.揉法 4.摩法 5.推法 6.按法 7.拿法



三、中醫常見病症測試範圍



1.感冒 2.咳嗽 3.哮病 4.喘證 5.肺癆 6.心悸 7.胸痹 8.不寐 9.癎病 10.胃痛 11.嘔吐 12.腹痛 13.泄瀉 14.痢疾 15.便秘 16.脅痛 17.黃疸 18.頭痛 19.眩暈 20.中風 21.水腫 22.淋證 23.癃閉 24.陽痿 25.鬱證 26.血症 27.消渴 28.內傷發熱 29.虛勞 30.癌病 31.痹症 32.痙證 33.痿證 34.腰痛 35.乳癖 36.蛇串瘡 37.痔 38.脫疽 39.腸癰 40.崩漏 41.痛經 42.絕經前後諸證 43.帶下病 44.胎漏、胎動不安 45.產後發熱 46.不孕症 47.肺炎喘嗽 48.小兒泄瀉 49.水痘 50.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51.橈骨下端骨折 52.頸椎病 53.腰椎間盤突出症



四、西醫臨床技能測試範圍



(一)內科體格檢查內容的掌握與臨床應用能力



(二)基礎操做內容的掌握與臨床應用能力



1.外科洗手 

2.戴無菌手套 

3.手術區消毒 

4.穿脫隔離衣 

5.開放性創口的常用止血法 

6.傷口換藥

7.脊椎骨折搬運 

8.長骨骨折簡易固定

9.心肺復蘇術 

10.簡易呼吸器的使用



(三)常用輔助檢查的掌握與臨床應用能力



1.心電圖:



(1)正常心電圖 

(2)典型心肌梗死

(3)心肌缺血 

(4)過早搏動

(5)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6)心房顫動

(7)房室傳導阻滯



2.X線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氣腫

(3)胸腔積液 

(4)氣胸

(5)長骨骨折



3.實驗室檢查



(1)血、尿、大便常規 

(2)紅細胞沉降率

(3)肝功能

(4)乙肝病毒標誌物

(5)腎功能(ALT、AST、γ-GT)

(6)血糖

(7)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膽固醇

(8)血清鉀、鈉、氯

(9)澱粉酶

(10)心肌酶(CK,LDH)

(11)抗鏈球菌溶血素“O”

(12)甲胎蛋白

(13)類風濕因數

(14)漏出液,滲出液

(四)常見西醫病種的診斷能力



五、西醫病種測試範圍



1.急性氣管-支氣管 

2 .慢性支氣管炎 

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4.支氣管哮喘

5.肺炎 

6.肺結核 

7.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8.心力衰竭

9.心律失常 

10.風濕熱 

11.高血壓病 

1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13.急性胃炎 

14.慢性胃炎

15.消化性潰瘍

16.潰瘍性結腸炎

17.上消化道大出血 

18.肝硬化 

19.急性胰腺炎 

20.細菌性痢疾

21.病毒性肝炎 

22.急性腎小球腎炎 

23.慢性腎小球腎炎 

24.腎病綜合征

25.尿路感染 

26.慢性腎衰 

27.缺鐵性貧血 

28.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29.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30.糖尿病 

31.類風濕關節炎 

32.腦梗死

33.腦出血 

34.急性闌尾炎 

35.乳腺囊性增生病 

36.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37.先兆流產

38.產褥感染 

39.盆腔炎

40.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41.圍絕經期綜合征 

42.小兒肺炎 

43.小兒泄瀉 

44.過敏性紫癜

45.水痘 

46.流行性腮腺炎 

47.橈骨遠端骨折 

48.頸椎病 

49.腰椎間盤突出症



星期六, 1月 02, 2021

關於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資格

這幾年對岸的醫學考試與資格認定一直在修正與嚴格化,如果不是真的對醫學有興趣,或是需要在當地執業,考中國大陸的醫師執照意義不大。



針對有需要的朋友,在這裡簡單整理一下相關的考試資格資訊。



在中國大陸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基本上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醫學院或是醫專畢業以上學歷的學生。

第二種是師承方式學習以及確有專長的人士。

第三種是符合上述報名條件的外籍與台港澳居民。



因為中國大陸的人口眾多、幅員廣闊,所以城鄉差距非常大,就算考上了醫學院的窄門,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錢、有時間、有辦法好好地在醫學院待個五六年學習,因應國情,於是有醫專與師承及學有專長人員的應試資格。



中國大陸的醫專學歷類似於台灣的高職與專科學校,基本上需要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與實習滿兩年,然後才能報考「助理中醫師」資格考試,然後在取得「中醫助理醫師執業證書」需要再待在相關醫療機構工作滿五年,才能參加執業醫師考試。



至於師承或是確有專長的人,這些人都是經由拜師,而非醫學院教育體系出來的醫療人員,他們的臨床治療能力也很厲害,例如接骨或是針灸推拿等,在1998年前由縣級的管理部門發給行醫資格;為了方便管理,統一需要在2000年開始也均需接受醫師資格考核。但是不好意思,這種資格的審查也挺嚴格,基本上都是需要連續在臨床工作15年以上,師承的老師不能帶超過兩名弟子,才會頒布給你這種資格,可以說在目前的體制下,這已經是很少數的一群人。



至於外籍人士與台港澳居民,基本上就是需要上述或同等醫療學歷,或是你本身在當地就已經是執業醫師,自己執業一年以上,便可以報考。



另外過去有些人會利用研究所碩博士的學歷,念個兩三年就去考照的方式~



在2015年01月01號之後,已經規定研究生的學歷不得作為各類醫師資格考試的學歷依據,要以大學本科學歷為準,所以就是要乖乖的從醫學院開始唸起,沒有甚麼可以偷機取巧的東西了。





另外相關的最新規定,都在官方的「國家醫學考試網」中公布,大家可以參考:

http://www.nmec.org.cn/



星期五, 1月 01, 2021

神州歧黃之旅

有時間會陸續來寫一些對岸執業醫師考試的相關心得與資訊。



當年我是一邊在兩岸間工作一邊養家,一邊念書,一邊準備執業醫師考試的。



你問我為甚麼不在台灣考醫學院就好?



你要知道,在我們那個年代,放學後不用去工作,爸媽跟你說你只要專心念書不用擔心經濟問題的,那個東西就叫做階級。



父母親在你從小就能夠耳濡目染教你記憶的方式與整理資訊的技巧,那個東西就叫做階級複製。



全家只剩下一塊錢,還要拿這一塊錢打電話去借錢,他媽的這一塊錢還弄丟了。這個東西叫做生活鬥爭。



平常感冒生病的時候不用擔心自己是不是把爸爸半個月的薪水都花光了,這就叫做幸福。



我知道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他們完全不能理解我在上面講的是甚麼。這就叫做人生。



還有,我當初其實沒打算當醫生,我只是想理解這個醫療體系是怎麼運作的。



考一張執照只是想要證明自己這段時間沒白花,順便考一下。



恩~就這樣。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前面二十級(歲)基本上都是新手村。 然後你的新手NPC是亂數決定的爸媽。 個人能力數值跟著NPC的資源決定一半的基數。 等到等級可以出新手村,遊戲的自由度大增。 有的人會考慮再練等級(念大學、研究所)多上升一些點數才要出村去解任務,也有人迫不及待的出村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