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寫了一篇硃砂的文,可能被我刪掉突然找不到了,所以現在重新再寫一篇。
硃砂在台灣是被禁止的中藥,先前某名醫開藥中含有硃砂,致使某議員全家中毒,結果檢驗出來之後藥粉中鉛含量超標五百多倍。
其實硃砂有毒這件事情,已經是舊聞了,許多中醫藥界的老前輩也曾經發表過相關的意見與看法。
硃砂就是硫化汞,化學式是HgS;鉛丹是四氧化三鉛,化學式是Pb3O4。風馬牛不相及,怎麼可能硃砂化學式中檢驗出來的是鉛?
說穿了其實這些病人吃的不是硃砂,是鉛丹。硃砂只是替罪羔羊而已。
【硃砂的功用?安神定魄?】
過去硃砂是中藥處方中的一個用藥,認為可以安神鎮驚,解胎毒痘毒,驅邪魅。
這其實最早是因為古代的道士畫符時使用硃砂,後來發現將其畫符後對於一些癲狂的精神病患者有安定情緒的作用,於是後來便沿用在中醫的藥物中。
但其實這個安神的作用,在現代藥學研究領域中我們知道,這源自於汞本身的神經毒性,它會阻礙神經傳導的效率,進而達到安神定魄的成效。
現代生物研究中也發現硫化汞有增加動物睡眠時間的臨床效果,所以古代人將硃砂視為安神之物,用以治療失眠多夢其來有自。
講直接一點就是,讓你的腦子跟神經反應速度變慢,相對的人就不會發神經了。
老師,原來這個安神定魄的效果是這樣子來的,把人搞到中毒,然後神經跟大腦跑不快,然後還以為病就好了?這不是很白癡的想法嗎?
其實西藥目前的研究也是這概念,用很多其他的方式讓你的腦子跟神經反應變慢,然後就說這是解方了。兩者相較,基本上沒有甚麼不同,也沒有比較高明。
【硃砂的製程影響甚鉅】
古代在硃砂的製成上,多用水飛法,也就是說以水相加,慢速研磨,這樣子不斷以水降低研磨的熱度,便不會因為製成的過程中因為加熱而使得化學式產生變化。
其實汞本身雖然具有毒性,但是硫化汞本身的化學式相當穩定,生物灌食實驗中發現,灌食硫化汞(HgS)並不會對生物臟體造成大量累積,因為其不易解離的特性,使得它在腸道的吸收率相對不佳。
但是當硫化汞如果經過了加熱,會使得原先的化學式中HgS的「硫S」被加熱燃燒,使得原先的化學式成為了Hg與氧結合,或成為了游離汞Hg+,這兩種化學成分都容易於消化道進入人體,並沉積在大腦與中樞神經中,影響神經活動,並阻礙神經傳導速度。
基本上古代的藥物觀念不清,也曾經造成了很多藥物意外事件,例如知名的唐太宗,在文獻中記載他患有「足太陰痰厥頭病」。也就是類似於現代的眩暈症。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王玄策攻打北天竺的時候,吃了那邏爾沙婆寐的「靈藥」之後,記載他「俄而大漸」,也就是突然就暴斃死掉;當時的御醫趕來了,也不知從何急救,立即死亡,此事記載在唐史都處傳中。其實很明顯的就是急性藥物中毒。
估計有可能是因為是藥中可能含有硃砂或是雄黃鍛火後造成的化學式變化形成的問題,例如「傷寒雜病論」中也記載了「雄黃近火,毒如砒。」實際上雄黃跟硃砂近火皆毒砒,雄黃的化學式是As2S3,加熱後就變成三氧化二砷(As2O3)或As2O2,也就是古代的「鶴頂紅」或是「砒霜」。
事實上中國歷代的皇帝中,吃錯藥死掉的還不少,有機會再來寫一寫。
【為甚麼硃砂會被禁?】
衛福部過去在94年便禁止使用硃砂了,事實上在明令禁止硃砂使用之前,當年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還曾委請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進行研究,特別針對硫化汞(硃砂)影響神經的機制後進行了研究,發現口服硫化汞的神經毒性是可逆的,也就是停藥後便可慢慢恢復。且硫化汞(Mgs)的毒性僅為甲基汞((CH3)Hg+)的千分之一以下。
都是汞,為甚麼用甲基汞來做比對咧?因為無機汞經由微生物作用下多轉化甲基汞,比較有指標性意義。
也就是說,如果正確的使用硃砂(硫化汞),其實是相當安全的藥物,但是即便研究報告是這樣子寫,最後還是被禁了,原因是什麼呢?
因為那是人性跟智商的問題。
約在父執輩的那個年代,硃砂還沒被禁的時候,一斤就要4-5000元,那個時候鉛丹一斤只要50元上下。
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幹。
我們知道有利可圖,就會有違法的事情出現,特別是有暴利的時候。
另外就是,很多中醫藥從業人員或藥商與藥房的基礎化學知識與藥學知識欠缺,常常沒有基礎的涵養,例如古代認為,火斷後的藥物性轉溫補,所以有很多製成的藥物後面會在加上火鍛的工序,那麼沒毒也會變成有毒了。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消費者本身如果沒有基礎的藥物概念概念,然後有很多病人常常自己當醫生,不照時間服用藥物就算了,拿著抓好配好的藥方自行拿去加熱,就算沒毒也會變成有毒了。
綜合以上的幾個問題,我們知道,其實被禁也是在情理之內。
【中藥西藥本身都有毒】
我常常聽到人家說:「中醫的效果比較慢,比較固根本。」
其實說實話,這都是觀念不清的錯誤說法;吃藥的時間越長,我們越難控制多種藥物本身在身體內部累積的劑量。
其實黃帝內經對於中藥的紀載文字是「毒藥」。也就是說古代中醫就認為,其實藥本身就是毒,劑量多寡與服用的時間影響巨大,神農本草經中還將其分上中下三品,將其可服用的毒性與服用時間作為分類概念。
所以沒有甚麼中藥比較不毒,西藥比較毒這種東西。
「毒理學之父」帕拉賽瑟斯(Paracelsus, 1493~1541)就說過:「所有的化學物質都有毒,世界上沒有不毒的化學物質;但是依使用劑量的多寡,可將其區分為毒物或藥物。」
所以在毒物學的觀點中,中毒最關鍵的在於累積的劑量。
另外中藥草還有在種植時受到環境汙染的問題,也就是你的藥草可能被旁邊的重金屬汙染,除了本來的療效,你也順便吃到重金屬一起被毒倒了。
這也是為甚麼西方的藥廠已經放棄直接使用藥草進行藥物研製的原因之一。
也不是說有毒就都不用,有毒的意義在於,它的作用效果大又明顯,例如女生上醫美診所常打的「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是由肉毒桿菌所產生的一種神經毒蛋白。在毒理學上它的毒性被歸類為超越劇毒的「超級毒」,在動物實驗中只要0.01微克∕公斤的劑量,就會使半數的動物死亡。
但是我們可以將其應用在臉部的皺紋、甚至於斜視、顏面痙攣、斜頸等病人上。
在中國大陸的中醫藥處方中,硃砂與附子等有毒藥物,是國家管制的中藥品,製程與使用都有規定,臨床上也需要醫院的主管簽核才能使用,也是希望不因噎廢食。
最後還是回歸到一個點,很多毒品基本上過去都是藥物,因為藥物濫用而最後變成的毒品,追根究柢就是人性的問題。
絕大多數的醫藥從業人員都是很愛惜自己的羽毛,但藥商需要秉持良心做事,也需要進修基礎的藥物與生物學知識。
硃砂本身真的只是一個替罪羔羊而已。
【作者為中醫博士.於對岸執業,兩岸三地間教學多年,內文為診間與教室內的心得紀錄。】
------------------------------------------------------------
.礦物類中藥材安全性制定之前導研究-市售朱砂之藥理機制研究
Studies on hte guidelines for safty regualtions on the Chinese mineral druge-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cinnabar(HgS compound). 1999
.De gradibus et compositionibus receptorum naturalim, 1526.
.新編中藥大辭典 新文豐出版社 1982
.李時珍.本草綱目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57
.中藥毒理學 啟業書局 1989
.神農本草經 商務印書館 1955
.《舊唐書·郝處俊傳》載,唐太宗李世民「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時議者歸罪於胡人,將申顯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