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扁鵲心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扁鵲心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一, 10月 03, 2011

關於脈理的部分

00.jpg



在中醫學習脈理中,大部分的人知道以寸口脈可診斷全身臟腑狀態。

但常常遇到的狀況是,心中了了,指下難明~說穿了就是沒有傳承,經典也念得不夠深入的關係。

事實上寸口以診斷全身臟腑狀態,是全息律應用的一個典型的方式。



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一書中,事實上仲景論述各病時,幾乎先寫的都是脈象。

現代的人在應用經典與經方,反而先以望診與問診做為辨証第一要件,實在是本末倒置。

書中所述人迎脈.寸口脈.跌陽脈.的診法應用對照在現在的寸關尺脈法中,正可互相呼應。

西晉時王叔和整理出的"脈經"一書,幾乎也是以此為基礎在論述的。

我們自己傳承的脈理中,要訣講完後直接看扁鵲祖師爺所寫的難經,就知道裡面在說些什麼了。

如難經中第二.三.四.五.六.十八.難中,都具有非常代表性的要訣論述部分。



實際上祖師爺-扁鵲所寫的脈法,心法的概念上只有一種,應用的方式確有非常多種。

僅學到浮沉兩脈理做判別的,其實只學了應用的其中一種方式,說穿了心法沒有學到,就跟工匠一樣。



沒有傳承的,就算是把難經整本都背下來了也看不懂,很多部分只能自己強加臆測。

如同王叔和的脈經中,有許多部分可以看得出王叔和有些部分是用自己臆測方式強加推論的。

這個部分害人不淺,也是學院派的中醫學生臨床上施針用藥有時靈,有時不靈的一大原因。



要將這些東西學起來的基礎就建立在二十八脈的基礎上。

如果連二十八脈都弄不熟,這輩子就別想要把中醫學好了。



個人在臨床上應用的部分,本質上也不會脫離難經所論述的範疇。

會了扁鵲脈法,才懂得針與藥;也才能理解針藥中所不傳的要訣在何處。

知道何時該攻,何時該守;什麼樣的病可以快擊,什麼樣的病只能緩攻。

到這個程度,病人的體質與病進病退的狀況,僅在指掌之間;也知道什麼病能治,什麼病已不能治。



是的,中醫也有無法治療的疾病。



這是我自己認真鑽研後的最深刻感想。

雖然中醫很多時候是很神奇沒有錯,但是中醫本身其實還是有其極限的。

人類在疾病面前,不過如滄海之一粟的渺小,我們僅能用嚴謹而戰戰兢兢的心態,慎重的面對疾病。



所以這世界上沒有神醫,將來也不可能出現神醫。



但是用心面對病人與疾病本身的心醫,卻可以是我們可以一輩子努力的目標。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心得,不涉及任何團體與個人】



星期日, 9月 04, 2011

學習中醫需要良好的古文教育

=重視加強中文的理解能力與古文教育=



不論是一位已經執業的中醫師,或是在中醫學院求學的本科學生,甚至於教授學生的老師或教授們,如要繼續精進自己的中醫醫術或是人文修為,對於中文甚至於古文的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中醫的文化傳承在經典上的研究其實占著非常重的一個比例,自先秦兩漢時期開始至今,中醫的大家們無不以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為基礎,接續著發展並豐富了後代多元的中醫理論。



但由於時代與社會的演變,現代人對於古文的認識與理解能力與日遽減,更由於古醫文紀錄常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一字多意、多字一意...等特點。



以至於即便學生或是醫師手上拿到了典籍,卻常常發生"看不懂"的狀況;至此很多人只能強記背誦口訣或驗案內容,直至臨床才有可能靈光一閃得以實際望文生義進而心領神會。



如此一來實際上大大阻礙了中醫的臨床經驗的傳承與進步;歸咎其因,大多皆是因為對於經典與古文的理解能力下降所致。



古文的理解能力對於中醫的基礎理論與發展是影響非常深的一個部分。

 

以自身為例,自幼即對於醫學這一門學問感到新奇與興趣,在閒暇之餘,有時也會閱讀醫學類的相關知識書籍。



不過由於民眾仍是以西醫做為主要的治療選擇。相對的,早年關於醫學較容易獲得的知識與叢書,大多是以西方醫學的相關知識為主。



關於東方醫學以致於中醫的部分,早期的書店裡放著的大多是艱深難懂的經典古文意譯;對於一般人來說,要直接閱讀艱深的古文真是談何容易。



在二十多年前的中文教育,其實是一直到進入初中,學校開始教導文言文後才開始累積閱讀古文的能力。



在功利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的潮流下,能夠自學生時代便持續努力鑽研國文甚至累積古文閱讀能力的人,猶如鳳毛麟角而寥寥可數。



出社會後,由於閱讀的書籍漸多,開始慢慢累積起對文字的敏銳度與對國文的學識,才能以僅有的淺薄文字理解能力,得以開始初窺自先秦兩漢起始病流傳至今的相關中醫書籍。



但要能夠真正理解經典中的意涵真是談何容易,即便是教科書中對於經典古文的翻譯,事實上在臨床中,也常常會遇到翻譯成白話文的部分,卻因為譯者本身的學養與經驗不足,而無法傳達經典中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的狀況發生。



特別是當譯者本身中醫的基礎涵養不足,或是自身對於其他的中醫診斷技術不夠樓練與專精時,更容易對後世學醫者造成誤導,在此以中醫教科書上非常少提到的脈診部分舉例。



=結合古文的閱讀能力與中醫專業,以解碼經典之原意=



例如傷寒論中,原文中以辨脈法為第一,平脈法為第二,既然會放在諸章之前,就是脈理的基礎做為論病辨病的最重要基本功,也即是傷寒辨証論治中,當以脈証為第一辨証要點。另各病敘述第一要件常常開頭便講的是脈象,如原文中辨太陽病脈証并治: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悪寒。



上述清楚的以太陽病辨証以脈浮為第一評斷要點,脈浮即病在表也,也是病在衛營之相對意涵,後續才是接上"頭項強痛而悪寒"以比對人體受寒部位經絡位置與惡寒症狀做為太陽病的判斷,不過許多教科書中在辯證部分大多論述的都以病人症狀的"頭項強痛而悪寒"這個部分做為教學與論述的重點。



又如小柴胡湯証: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来寒熱,胸脇苦満,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渇,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渇、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再看矛盾的是小柴胡湯証中禁例:



得病六七日,脈遅浮弱,悪風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満痛,面目及身黄,頚項強,小便難者,与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渇飲水而嘔者,柴胡湯不中与也,食穀者噦。



這裡禁証劈哩啪啦的說了一大堆,像是"悪風寒,手足温,不能食而脅下満痛,面目及身黄,頚項強,小便難者"這些症狀跟"往来寒熱,胸脇苦満,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渇,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渇、身有微熱,或咳者"在臨床上,邪入太陽也有可能發生,邪入陽明也可能會,一般西醫的感冒或是腸胃型感冒也會有一樣的症狀,甚至於病人自身因七情內傷也有可能導致一樣的狀況。原文上又說"但見一證,不必悉具"這時要怎麼分辨該給小柴胡湯或不能給小柴胡湯呢?



這樣子醫聖張仲景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嗎?



然若編寫教材的譯者自身或是醫者自身的古文基礎與專業基礎不良,常常就會遇到像這種自相矛盾,強加解釋的狀況,於是臨床上辨証用藥命中率低的狀況便發生了,但上述問題如果是精於脈診的人一看原文就不是問題了。



原文中的禁証部分已經清楚的標明了"得病六七日,脈遅浮弱,悪風寒..."脈証上有浮遲弱三個混合脈形出現,這個脈中脈的型態在臨床上其實也時常見到,但既然有浮脈的脈形出現,即証明了病仍在表,就如同前述太陽病的條文一樣,既然病仍在表,自然不是半表半裡的少陽病了,於是有了第一個脈証要點,後面症狀再搭上去就不會出太大問題了。



從上述問題再牽涉回來,一樣就是醫者本身對於基礎的中醫陰陽、五行、六氣、六經的基礎中醫理論學養是否夠扎實,並依此應用於望聞問切、砭灸針藥之上,才能於臨床時候,收到最大的功效。而建立於臨床之上,也才有可能回頭推衍出更新的中醫學說。



星期五, 9月 02, 2011

暈針的處理方式

從開始用針以來,像我這種講究療效的,手法不會太客氣。

自然也就遇過不少暈針的狀況,也遇過病人當場喪失意識的狀況過。

可能是我膽子夠大,從沒一次慌張過;知識就是力量,大家有空多看看先吧。



暈針,多半是初次扎針,心裡害怕,或進針後捻轉太重,或針前身體太疲勞。過度飢餓所引起的急性腦貧血。暈針的症狀是:扎針以後,病人感覺頭暈、眼花、噁心、想吐,嚴重的,顏面蒼白、手足發涼、身上出冷汗,甚至暈倒失去知覺。



處理方法:



1.看到病人有暈針現象的時候,須停止行針,最好將針拔出。還有意識的話,躺一會兒,喝些開水就能恢復。



2.若失去意識,必須將針拔出,使病人躺下放平,用手指掐病人的人中穴,使病人感到疼痛,促使其甦醒過來,並給病人喝點開水。



3.如果脈搏已不跳動,應該馬上用針刺人中、太衝二穴,並進行人工呼吸,一直到脈搏出現後為止,靜臥一會兒,再給病人喝一些熱湯,慢慢就能恢復。如仍不見好轉,立即送醫院急救。



4.另外,如因針刺上半身穴位而引起的暈針,可急在足三里穴刺一針,如因針刺下半身穴位所引起的暈針,可在人中穴或合谷穴補刺一針,便能恢復正常。



PS:五奪、五逆之病人勿針。靈樞五禁篇:「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洩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靈樞玉版篇:「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脫,其脈大,是二奪也;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咳而洩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欬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之心得紀錄.與國內任何團體與個人無關】

 



星期四, 8月 11, 2011

學習陰陽

其實學習中醫,說穿了就是學習陰陽兩個字而已.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也就是陰陽之間的消長與變化而已.

從出生以來,小自12時辰...日出日落,大至春夏秋冬...60甲子...

天地之間自然有其規律與規則,順應自然則生,違逆自然則死.

這就是宇宙間的法則,中國古代的醫病關係也是如此.

當我們將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紀錄下來,便獲得下面這一張圖.



六氣1.jpg



古代的中國人把天地運行的規則記錄下來,又將其各種變化分類成為各種元素.

在中醫的領域中,更將天地四季運行的變化歸類成不同屬性的五行能量元素,並演變成六氣的系統.



00.jpg

  

在上述圖中,將春夏秋冬的變化,歸納成為風熱暑濕燥寒六氣的變化.

上為陽,為熱,為散發;下為陰,為寒,為收斂.

六氣命名的變化其實乃以陰的角度出發,後歸納成上述的變化.

只要能夠在這張六氣圖,或是四季變化的圖示上多動腦筋想一想,學習中醫便不困難了.



星期一, 8月 01, 2011

中醫就是學習陰陽之術

其實學習中醫,說穿了就是學習陰陽兩個字而已.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也就是陰陽之間的消長與變化而已.
從出生以來,小自12時辰...日出日落,大至春夏秋冬...60甲子...
天地之間自然有其規律與規則,順應自然則生,違逆自然則死.
這就是宇宙間的法則,中國古代的醫病關係也是如此.
當我們將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紀錄下來,便獲得下面這一張圖.
六氣1.jpg
古代的中國人把天地運行的規則記錄下來,又將其各種變化分類成為各種元素.
在中醫的領域中,更將天地四季運行的變化歸類成不同屬性的五行能量元素,並演變成六氣的系統.
00.jpg
  
  
在上述圖中,將春夏秋冬的變化,歸納成為風熱暑濕燥寒六氣的變化.
上為陽,為熱,為散發;下為陰,為寒,為收斂.
六氣命名的變化其實乃以陰的角度出發,後歸納成上述的變化.
只要能夠在這張六氣圖,或是四季變化的圖示上多動腦筋想一想,學習中醫便不困難了.



星期六, 9月 18, 2010

二十八脈歌訣

浮脈類:浮 洪 濡 芤 革 散

沉脈類:沉 伏 牢 弱

遲脈類:遲 結 澀 緩

數脈類:數 動 疾 促

虛脈類:虛 細 微 代 短

實脈類:實 緊 長 滑 弦



-------------------------------



浮脈為陽表病居,按之不足舉有餘,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時衰,波濤洶湧脈體闊,相火炎炎熱病裁

浮而柔細方為濡,精血不榮濕氣阻

浮大中空乃是芤,失血亡陰蔥管候

弦硬搏指革浮取,外堅中空按鼓皮,男子亡血失精候,婦人半產漏下疾

浮散無根飛楊絮,按之全無至難齊,元氣離散是大虛



-------------------------------



舉之不應按有餘,沉脈虛實皆為裡

推筋著骨始得伏,厥證痛極屬邪閉

牢脈沉實大弦長,陰寒內實少思量

沉細極軟為弱脈,濡之沉者不虛才怪



-------------------------------



不足四至已一息,遲則為寒辨實虛

脈來緩慢亂止為結,陰盛氣結寒痰瘀血

往來艱澀難流利,輕刀刮竹病蠶飢,有力血瘀兼氣滯,無力便是精血虛

一息四至應指徐,平緩從容病無力,或風或濕或脾虛



-------------------------------



數脈一息五六至,數則為熱分虛實

動脈專司痛與驚,厥厥動搖如豆形,滑數有力指下明

一息七八便為疾,陽極陰竭脫元氣

脈來急促止無常,陽盛熱實細端詳,有力痰食與腫痛,無力虛脫又何妨



-------------------------------



舉之不足按之空虛,氣血臟腑虛而又虛

中取應指細如線,氣血勞損虛可見,熱入心營兼數象,不忘濕邪遏脈關

脈微欲絕細軟極,若有若無好依稀,輕取似無是陽微,重按似無竭陰氣

止有定數代脈中,良久復來再前行,臟氣衰微難接續,損傷驚恐痛與風

首尾俱短難滿部,氣虛氣滯短脈主



-------------------------------



三部有力皆充實,有形實邪體內滯

緊脈緊張又拘急,如牽繩索行有力,為寒為痛為食積

長脈首尾越本部,如循長桿布指疏,肝陽內熱有餘證,或是氣血皆充足

應指圓滑往來利,如珠走盤滑替替,痰飲食滯與實熱,婦人當是經孕期

端直以長按琴弦,肝膽痛證瘧與痰,土虛木旺乘脾胃,春應東方正盎然



星期三, 9月 08, 2010

二十八脈

二十八脈是歷代醫家直至清代名醫李時珍在著作瀕湖脈學整理出來的脈型資料,臨床上能夠協助醫者快速的判斷病人的臟腑與氣血陰陽型態。

這是中醫理科檢查的基礎,也是臨床內科診斷能力的關鍵所在。

要能夠在臨床掌握先機,基本上將下列所有的脈型整理並記憶,是掌握中醫診斷技術的基本工夫。

可惜一個脈醫的養成需要多年的時間,更需要跟診在有經驗的老師身邊手把手的教導。

在現代醫學的教育制度下,這種養成方式讓學生認為不切實際,學生對西醫比較有感也有信心。

而醫療分科制度也讓全人醫學的認知低下,人體與疾病整體觀的培養也較差,這是很可惜的。



二十八脈

較常見的二十八種脈象。通常指的是: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弦、芤、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大。



浮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浮取即得,重按反覺減弱。主病在表,浮而有力是表實,浮而無力是表虛。多見於感冒和某些急性熱病初期。此外,某些久病陽氣虛損也可見浮大無力的脈。



沉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輕取不應,重按始得。主病在裡。沉而有力是裡實,沉而無力是裡虛。



遲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遲慢,醫生的一次正常呼吸,患者的脈搏不夠四次(相當于每分鐘脈搏在 60 次以下)。多屬寒證,但也可因陽氣被實邪阻滯而致。此外,久經鍛鍊的運動員,脈搏多遲緩有力,不屬病脈。



數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急速,醫生的一次正常呼吸,患者的脈搏五次以上(相當于每分鐘脈搏在 90 次以上)。主熱證。數而有力為實熱,數而無力為虛熱。



滑脈

脈象的一種。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滾玉盤之狀。主痰飲、食滯、實熱等證,又主妊娠。此外,健康人也可見滑利脈象。



澀脈

脈象的一種。脈動往來不流利,虛細而遲,三五不調,如輕刀刮竹之狀。多由血少傷精、津液虧損、氣滯血瘀所致。可見於貧血、心機能不全等。



虛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浮大,軟而無力,失于充盈,有空虛之感。主虛證,如氣虛,血虛、失血、脫水等。



實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去俱盛,輕按重按均應指有力。主實證,多見於實熱內結、停痰食積等。



長脈

脈象的一種。脈波動的幅度長,過于本位,應指有盈餘之感。若脈長而和緩,是中氣旺盛的健康脈象;若長而弦硬,按之有牽繩感,則屬邪正俱盛的實證,見於實熱內結或熱盛風動等。



短脈

脈象的一種。脈波動的幅度短,不及本位,應指在關部較明顯,而寸、尺兩頭有不足之感。主氣病。短而有力為氣鬱、氣滯;短而無力為肺氣虛,中氣不足。



微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細小而軟,應指似有若無。由氣血虛衰所致。多見於休克、虛脫、慢性虛弱病症等。



洪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如波濤洶湧,來盛去衰。多屬熱邪亢盛若“虛勞”、失血和泄瀉等病見此脈,說明病勢仍在發展。



緊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緊張有力,應指繃急,如轉繩索。常見於寒邪外束或裡寒獨盛,寒邪挾宿食,出現腹痛、關節疼痛等症。



緩脈

脈象的一種。有正常和病態之分,若脈來和緩均勻,為正常人的脈象;若脈來遲緩鬆懈為病脈,常見於濕邪致病及脾胃虛弱。



弦脈

脈象的一種。脈體挺直而長,如按在緊張的琴弦上,有弦勁之感。多見於高血壓、肝膽疾病及痛證、風證、痰飲、瘧疾等。



芤脈

脈象的一種。芤,即蔥。脈來浮大而軟,按之中空如捻蔥管。多見於大失血後。



革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弦大,按之則空,見於亡血失精的證候。



牢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實大弦長,浮取、中取不應,沉取始得,堅牢不移。多見於陰寒積聚的病症,如癥瘕、痞塊、疝氣等。



濡脈

脈象的一種。濡,就是軟的意思。脈來細軟而浮,輕按可觸知,重按反不明顯。見於亡血傷陰或濕邪滯留。



弱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軟弱而沉。見於氣血不足的虛弱病症。



散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散而不聚,輕按有分散零亂之感,重按則觸不到脈動。由氣血消亡、元氣耗散所致,見於疾病的垂危階段。



細脈

脈象的一種。脈細如絲,但重按始終可以觸到。見於血虛、陰津虧損或“陰損及陽”、血少氣衰的病症。



伏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隱伏,重按著骨始得。可見於“厥證”、劇痛或邪氣內閉的病症。



動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滑數有力,應指跳突如豆,但搏動的部位較狹小,節律不夠均勻。見於驚恐及疼痛的病症,亦可見於孕婦。



促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急數而有不規則的間歇。多見於陽熱亢盛而兼有氣滯、血瘀、停痰、食積及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等。



結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遲緩而有不規則的間歇。常見於寒凝氣滯及疝氣、癥瘕積聚或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等。



代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緩弱而有規則的間歇,間歇時間較長。主臟氣衰微,多見於心臟病(如風濕性心臟病)。此外,驚恐、跌仆重症及個別孕婦亦可能出現代脈。



大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大而滿指,波動幅度倍於平常。若大而有力為邪熱實證;大而無力多為虛損、氣不內守之證。



疾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異常急速,醫生一次正常呼吸,患者的脈搏達七、八次(相當於每分鐘脈搏達 120 ~ 140 次)。多因陽熱極盛、陰氣欲竭所致。見於熱性病熱邪極盛的階段或如嚴重的結核病、心肌炎等。此外,孕婦臨產時亦可見此脈象。



浮不沉也。按之不足。輕舉有餘。滿指浮上。曰浮。為風虛動之候。為脹。為風。為。為滿不食。為表熱。為喘。



浮大傷風鼻塞。浮滑疾為宿食。浮滑為飲。左寸浮。主傷風發熱。頭疼目眩。及風痰。浮而虛遲。心氣不足。心神不安。



浮散。心氣耗。虛煩。浮而洪數。心經熱。關浮。腹脹。浮而數。風熱入肝經。浮而促。怒氣傷肝。心胸逆滿。尺浮。膀胱風熱。小便赤澀。浮而芤。男子小便血。婦人崩帶。浮而遲。冷疝臍下痛。右寸浮。肺感風寒。咳喘清涕。自汗體倦。浮而洪。肺熱而咳。浮而遲。肺寒喘嗽。關浮。脾虛。中滿不食。浮大而澀。為宿食。浮而遲。脾胃虛。尺浮。風邪客下焦。大便秘。浮而虛。元氣不足。浮而數。下焦風熱。大便秘。(諸脈指下真形。與其主病。俱少所發明。讀者當以意測之。推見其本。乃為有得)



沉。不浮也。輕手不見。重手乃得。為陰逆陽郁之候。為實。為寒。為氣。為水。為停飲。為瘕。為脅脹。為厥逆。為洞泄。沉細為少氣。沉遲為痼冷。沉滑為宿食。沉伏為霍亂。沉而數內熱。沉而遲內寒。沉而弦心腹冷痛。左寸沉。心內寒邪為痛。胸中寒飲脅疼。關沉。伏寒在經。兩脅刺痛。沉弦。癖內痛。尺沉。腎藏感寒。腰臂冷痛。小便濁而頻。男為精冷。女為血結。沉而細。脛 陰'癢。溺有餘瀝。右寸沉。肺冷。寒痰停蓄虛喘少氣。沉而緊滑。咳嗽。沉細而滑。骨蒸寒熱皮毛焦乾。關沉。胃中寒積。中滿吞酸。沉緊懸飲。尺沉。病水。腰腳疼。沉細下利。又為小便滑。臍下冷痛。



遲。不及也。以至數言之。呼吸之間。脈僅三至。減於平。脈一至也。為陰勝陽虧之候。為寒。為不足。浮而遲表有寒。沉而遲裡有寒。居寸為氣不足。居尺為血不足。氣寒則縮。血寒則凝也。左寸遲。心上寒。精神多慘。關遲。筋寒急手足冷。脅下痛。尺遲。腎虛便濁。女人不月。右寸遲。肺感寒。冷痰氣短。關遲。中焦寒。及脾胃傷冷物不食。沉遲為積。尺遲。為藏寒泄瀉。小腹冷痛。腰腳重。



數。太過也。一息六至。過平脈兩至也。為煩滿。上為頭疼上熱。中為脾熱口臭。胃煩嘔逆。左為肝熱目赤。右下為小便黃赤大便秘澀。浮數表有熱。沉數裡有熱也。



虛。不實也。散大而軟。舉按豁然。不能自固。氣血俱虛之。診也。為暑。為虛煩多汗。為恍惚多驚。為小兒驚風。



實。不虛也。按舉不絕。迢迢而長。動而有力。不疾不遲。為三焦氣滿之候。為嘔。為痛。為氣寒。為氣聚。為食積。為利。為伏陽在內。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疼痛。實大。頭面熱風煩燥。體痛面赤。關實。腹脅痛滿。實而浮大。肝盛。目暗赤痛。尺實。小腹痛。小便澀。實而滑。淋瀝莖痛溺赤。實大。膀胱熱。溺難。實而緊腰痛。右寸實。胸中熱。痰嗽煩滿。實而浮。肺熱。咽燥痛。喘咳氣壅。關實。伏陽蒸內。脾虛食少。胃氣滯。實而浮。脾熱。消中善飢。口乾勞倦。尺實。臍下痛。便難。或時下痢。



洪。大而實也。舉按有餘。來至大而去且長。騰上滿指。為榮絡大熱。血氣燔灼之候。為表裡皆熱。為煩。為咽乾。為大小便不通。左寸洪。心經積熱。眼赤口瘡頭痛內煩。關洪。肝熱及身痛。四肢浮熱。尺洪。膀胱熱小便赤澀。右寸洪。肺熱毛焦。唾粘咽乾。洪而緊。喘急關洪。胃熱。反胃嘔吐口乾。洪而緊。為脹。尺洪。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微。不顯也。依稀輕細。若有若無。為氣血俱虛之候。為虛弱。為泄。為虛汗。為崩漏敗血不止。為少氣。浮而微者陽不足。必身惡寒。沉而微者陰不足。主藏寒下利。左寸微。心虛。憂惕。榮血不足。頭痛胸痞。虛勞盜汗。關微。胸滿氣乏。四肢惡寒拘急。尺微。敗血不止。男為傷精尿血。女為血崩帶下。右寸微。上焦寒痞。冷痰不化。中寒少氣。關微。胃寒氣脹。食不化。脾虛噫氣。心腹冷痛。尺微。藏寒泄瀉臍。下冷痛。



弦。按之不移。舉之應手端直如弓弦。為血氣收斂。為陽中伏陰。或經絡間為寒所滯為痛。為瘧。為拘急。為寒熱。為血虛。為盜汗。為寒凝氣結。為冷痺。為疝。為飲。為勞倦。弦數為勞瘧。雙弦脅急痛。弦長為積。左寸弦。頭疼心惕。勞傷盜汗乏力。關弦。脅肋痛 癖。弦緊為疝瘕。為瘀血。弦小寒癖。尺弦。少腹痛。弦滑腳痛。右寸弦。肺受寒。咳嗽胸中有寒痰。關弦。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又為飲。尺弦。臍下急痛不安。下焦停水。



緩。不緊也。往來紆緩。呼吸徐徐。以氣血向衰。故脈體為之徐緩爾。為風。為虛。為痺。為弱。為疼。在上為項強。在下為腳弱。浮緩沉緩。血氣俱弱。左寸緩。心氣不足。怔忡多忘。亦主項背急痛。關緩。風虛眩暈。腹脅氣結。尺緩。腎虛冷。小便數。女人月事多。右寸緩。肺氣浮。言語短氣。關緩。胃氣虛弱。浮緩。脾氣虛弱。不沉不浮。從容和緩。乃脾家本脈也。尺緩下寒腳弱。風氣秘滯。浮緩。腸風泄瀉。沉緩。小腹感冷。



滑。不澀也。往來流利。如盤走珠。不進不退。為血實氣壅之候。蓋氣不勝於血也。為嘔吐。為痰逆。為宿食。為經閉(滑而不斷絕。經不閉。有斷絕者。經閉)上為吐逆。下為氣結。滑數為結熱。左寸滑。心熱。滑而實大。心驚舌強。關滑肝熱。頭目為患尺滑。小便淋澀。尿赤。莖中痛。右寸滑。痰飲嘔逆。滑而實。肺熱。毛發焦。隔壅咽乾。痰暈目昏。涕唾粘。關滑。脾熱。口臭。及宿食不化。吐逆。滑實。胃熱。尺滑。因相火炎而引飲多。臍冷腹鳴或時下利。婦人主血實氣壅。月事不通。若和滑。為孕。



澀。不滑也。虛細而遲。往來難。三五不調。如雨沾沙。如輕刀刮竹然。為氣多血少之候。為少血。為無汗。為血痺痛。為傷精。女人有孕為胎痛。無孕為敗血病。左寸澀。心神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關澀。肝虛血散。肋脹脅滿。身痛。尺澀男子傷精及疝。女人月事虛敗。若有孕。主胎漏不安。右寸澀。脾弱不食。胃冷而嘔。尺澀。大便澀。津液不足。小腹寒。足脛逆冷。(經云。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



長。不短也。指下有餘。而過於本位。氣血皆有餘也。為陽毒內蘊三焦煩郁為壯熱。



短。不長也。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氣不足以前導其血也。為陰中伏陽。為三焦氣壅。為宿食不消。



大。不小也。浮取之若浮而洪。沉取之大而無力。為血虛。氣不能相入也。經曰大為病進。



小。不大也。浮沉取之。悉皆損小。在陽為陽不足。在陰為陰不足前大後小。則頭疼目眩。前小後大。則胸滿氣短。



緊。有力而不緩也。其來勁急。按之長。舉之若牽繩轉索之狀。為邪風激搏。伏於榮衛之間。為痛。為寒。浮緊為傷寒身痛。沉緊為腹中有寒。為風癇。左寸緊頭熱目痛。舌強。緊而沉。心中氣逆冷痛。關緊。心腹滿痛。脅痛肋急。緊而盛。傷寒渾身痛。緊而實。 癖。尺緊。腰腳臍下痛。小便難。右寸緊。鼻塞膈壅。緊而沉滑。肺實咳嗽。關緊。脾寒腹痛吐逆。緊盛。腹脹傷食尺緊。下焦築痛。



弱。不盛也。極沉細而軟。怏怏不前。按之欲絕未絕。舉之即無。由精氣不足。故脈萎弱而不振也。為元氣虛耗。為萎弱不前。為痼冷。為關熱。為泄精。為虛汗。老得之順。壯得之逆。左寸弱。陽虛。心悸自汗。關弱。筋痿無力。婦人主產後客風面腫。尺弱。小便數。腎虛耳聾。骨內痛。右寸弱。身冷多寒。胸中短氣。關弱。脾胃虛。食不化。尺弱。下焦冷痛。大便滑。



動。其狀如大豆。厥厥搖動。尋之有。舉之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多於關部見之。(當云只各見本關之上。)動為痛。為驚。為虛勞體痛。為崩脫。為泄利。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伏。不見也。輕手取之。絕不可見。重取之。附著於骨。為陰陽潛伏。關鬲閉塞之候。為積聚。為瘕疝。為食不消。為霍亂。為水氣。為榮衛氣閉而厥逆。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左寸伏。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沉憂抑郁。關伏。血冷。腰腳痛。及脅下有寒氣。尺伏。腎寒精虛。疝瘕寒痛。右寸伏。胸中氣滯。寒痰冷積。關伏。中脘積塊作痛。及脾胃停滯。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腹中痼冷。



促。陽脈之極也。脈來數。時一止。複來者。曰促。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或怒氣逆上。亦令脈促。為氣粗。為狂悶。為瘀血發狂。又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蓋先以氣熱脈數而五者或一。有留滯乎。其間則因之而為促。非惡脈也。雖然。加即死。退則生。亦可畏哉。



結。陰脈之極也。脈來緩。時一止。複來者。曰結。陰獨盛而陽不能相入也。為結。為七情所郁。浮結為寒邪滯經。沉結為積氣在內。又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蓋先以氣寒脈緩而五者或一留滯於其間。則因而為結。故張長沙謂結促皆病脈。



芤。浮大而軟。尋之中空旁實。旁有中無。診在浮舉重按之間。為失血之候。大抵氣有餘。血不足。血不能統氣。故虛而大。若芤之狀也。左寸芤。主心血妄行。為吐。為衄。關芤。主脅間血氣痛。或腹中瘀血。亦為吐血目暗。尺芤。

小便血。女人月事為病。右寸芤。胸中積血。為衄。為嘔。關芤。腸癰。瘀血。及嘔血不食。尺芤。大便血。又云前大後細脫血也。非芤而何。



革(與牢脈互換)沉伏實大如鼓皮曰革。氣血虛寒。革易常度也。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又為中風寒濕之診也。



濡。無力也。虛軟無力。應手散細。如綿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即去。為血氣俱不足之候。為少血。為無血。為疲損。為自汗。為下冷。為痺。左寸濡。心虛。易驚。盜汗。短氣。關濡。榮衛不和。精神離散。體虛少力。尺濡。男為傷精。女為脫血。小便數。自汗。多。右寸濡。關熱憎寒。氣乏體虛。關濡。脾軟不化飲食。尺濡。下元冷憊。腸虛泄瀉。



牢。堅牢也。沉而有力。動而不移。為裡實表虛。胸中氣促。為勞傷。大抵其脈近乎無胃氣者。故諸家皆以為危殆之脈云。亦主骨間疼痛。氣居於表。疾。盛也。快於數而疾。呼吸之間脈七至。熱極之脈也。在陽猶可。在陰為逆。(按疾言其至止之躁也。不必七至。病主津虛氣悍。非熱也。)



細。微眇也。指下尋之。往來如線。蓋血冷氣虛。不足以充故也。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內外俱冷。痿弱洞泄。為憂勞過度。為傷寒。為積。為痛在內及在下。



代。更代也。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由是複止。尋之良久。乃複強起為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脈代止。是一藏無氣。他藏代之。真危亡之兆也。若因病而氣血驟損。以致元氣不續。或風家痛家。脈見止代。只為病脈。故傷寒家亦有心悸而脈代者。心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蓋凡痛之脈。不可準也。又妊娠亦有脈代者。此必二月餘之胎也。



散。不聚也。有陽無陰。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謾無根柢。為氣血耗散。腑臟氣絕。在病脈。主陰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大抵非佳脈也。



星期二, 3月 21, 2006

關於扁鵲脈法

368715555_m.jpg



扁鵲是上古時代傳說中能以砭(石塊)治病的神鳥,人頭鳥身,頭戴冠幘、人手鳥爪,手拿細針,正作給病患針灸狀。



實際上扁鵲是黃帝時期的醫藥之神,傳說正是他發明了針灸,在神話世界中,這位上古傳說中的醫藥之神號為扁鵲。



其實後來只要是從事醫藥工作的氏族,都被稱為扁鵲;而古代的醫師們其實多是世代相傳的,也就是服務貴族的奴隸階層。



直到周代的秦越人因醫術高超,以扁鵲為名而獨尊秦越人為扁鵲,其成為古代良醫的代名詞。



基本上中醫的脈法是四診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也就是古代的理科檢查之一,自先秦時期開始,因為時空環境的需求,脈法的存在就是為了要由外知內而產生的診斷技巧。



自先秦時期的內經到漢代的難經,中醫的脈診也從遍診脈演進到寸口脈法,基本上將脈法與經絡的關係,內臟與疾病的狀態,取穴與針法的治療手段整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治療體系,對於人體的認知也加強了命門、三焦、腎間動氣、奇經八脈等的論述。



當時的著作習慣,都會假借上古時代之名人物的名稱寫作,而難經其實本身就是扁鵲(醫者)一族假借秦越人之名,對於當代醫療心得與體驗的彙整之作。



也就是說,只要是使用寸口脈法診斷的,基本上都是扁鵲系統下演變出來的徒子徒孫。



而自黃帝內經時期起,不論是遍診脈與寸口脈後續都是直接與經絡及穴位治療相關論述,也就是說切脈後不論處方或是取穴,都是以脈象作為治療的後續評斷依據。



故針脈為一體,而藥物與方劑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針對更嚴重的臟腑病症而設立的治療方式;也就是說所有的脈象,都能夠因為診斷其脈型的質勢位性,而有對應的配穴、手法與治療方針。



臨床經驗中,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隨針與推拿手法調理即可見效,唯有慢性與嚴重的病症需要較長時間的用藥。



本門四診中的脈法,是診斷評估的要件之一,雖說尚需要結合望聞問診等綜合判斷,但實為最需要花時間掌控的技術。



至於其中的原理與相關的要訣,於歷代醫書中均有提及,不是甚麼秘密,但是要訣便不足為外人道哉。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之心得,不涉及任何團體與個人。】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前面二十級(歲)基本上都是新手村。 然後你的新手NPC是亂數決定的爸媽。 個人能力數值跟著NPC的資源決定一半的基數。 等到等級可以出新手村,遊戲的自由度大增。 有的人會考慮再練等級(念大學、研究所)多上升一些點數才要出村去解任務,也有人迫不及待的出村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