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脈是歷代醫家直至清代名醫李時珍在著作瀕湖脈學整理出來的脈型資料,臨床上能夠協助醫者快速的判斷病人的臟腑與氣血陰陽型態。
這是中醫理科檢查的基礎,也是臨床內科診斷能力的關鍵所在。
要能夠在臨床掌握先機,基本上將下列所有的脈型整理並記憶,是掌握中醫診斷技術的基本工夫。
可惜一個脈醫的養成需要多年的時間,更需要跟診在有經驗的老師身邊手把手的教導。
在現代醫學的教育制度下,這種養成方式讓學生認為不切實際,學生對西醫比較有感也有信心。
而醫療分科制度也讓全人醫學的認知低下,人體與疾病整體觀的培養也較差,這是很可惜的。
二十八脈
較常見的二十八種脈象。通常指的是: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弦、芤、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大。
浮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浮取即得,重按反覺減弱。主病在表,浮而有力是表實,浮而無力是表虛。多見於感冒和某些急性熱病初期。此外,某些久病陽氣虛損也可見浮大無力的脈。
沉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輕取不應,重按始得。主病在裡。沉而有力是裡實,沉而無力是裡虛。
遲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遲慢,醫生的一次正常呼吸,患者的脈搏不夠四次(相當于每分鐘脈搏在 60 次以下)。多屬寒證,但也可因陽氣被實邪阻滯而致。此外,久經鍛鍊的運動員,脈搏多遲緩有力,不屬病脈。
數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急速,醫生的一次正常呼吸,患者的脈搏五次以上(相當于每分鐘脈搏在 90 次以上)。主熱證。數而有力為實熱,數而無力為虛熱。
滑脈
脈象的一種。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滾玉盤之狀。主痰飲、食滯、實熱等證,又主妊娠。此外,健康人也可見滑利脈象。
澀脈
脈象的一種。脈動往來不流利,虛細而遲,三五不調,如輕刀刮竹之狀。多由血少傷精、津液虧損、氣滯血瘀所致。可見於貧血、心機能不全等。
虛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浮大,軟而無力,失于充盈,有空虛之感。主虛證,如氣虛,血虛、失血、脫水等。
實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去俱盛,輕按重按均應指有力。主實證,多見於實熱內結、停痰食積等。
長脈
脈象的一種。脈波動的幅度長,過于本位,應指有盈餘之感。若脈長而和緩,是中氣旺盛的健康脈象;若長而弦硬,按之有牽繩感,則屬邪正俱盛的實證,見於實熱內結或熱盛風動等。
短脈
脈象的一種。脈波動的幅度短,不及本位,應指在關部較明顯,而寸、尺兩頭有不足之感。主氣病。短而有力為氣鬱、氣滯;短而無力為肺氣虛,中氣不足。
微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細小而軟,應指似有若無。由氣血虛衰所致。多見於休克、虛脫、慢性虛弱病症等。
洪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如波濤洶湧,來盛去衰。多屬熱邪亢盛若“虛勞”、失血和泄瀉等病見此脈,說明病勢仍在發展。
緊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緊張有力,應指繃急,如轉繩索。常見於寒邪外束或裡寒獨盛,寒邪挾宿食,出現腹痛、關節疼痛等症。
緩脈
脈象的一種。有正常和病態之分,若脈來和緩均勻,為正常人的脈象;若脈來遲緩鬆懈為病脈,常見於濕邪致病及脾胃虛弱。
弦脈
脈象的一種。脈體挺直而長,如按在緊張的琴弦上,有弦勁之感。多見於高血壓、肝膽疾病及痛證、風證、痰飲、瘧疾等。
芤脈
脈象的一種。芤,即蔥。脈來浮大而軟,按之中空如捻蔥管。多見於大失血後。
革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弦大,按之則空,見於亡血失精的證候。
牢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實大弦長,浮取、中取不應,沉取始得,堅牢不移。多見於陰寒積聚的病症,如癥瘕、痞塊、疝氣等。
濡脈
脈象的一種。濡,就是軟的意思。脈來細軟而浮,輕按可觸知,重按反不明顯。見於亡血傷陰或濕邪滯留。
弱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軟弱而沉。見於氣血不足的虛弱病症。
散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散而不聚,輕按有分散零亂之感,重按則觸不到脈動。由氣血消亡、元氣耗散所致,見於疾病的垂危階段。
細脈
脈象的一種。脈細如絲,但重按始終可以觸到。見於血虛、陰津虧損或“陰損及陽”、血少氣衰的病症。
伏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隱伏,重按著骨始得。可見於“厥證”、劇痛或邪氣內閉的病症。
動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滑數有力,應指跳突如豆,但搏動的部位較狹小,節律不夠均勻。見於驚恐及疼痛的病症,亦可見於孕婦。
促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急數而有不規則的間歇。多見於陽熱亢盛而兼有氣滯、血瘀、停痰、食積及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等。
結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遲緩而有不規則的間歇。常見於寒凝氣滯及疝氣、癥瘕積聚或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等。
代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緩弱而有規則的間歇,間歇時間較長。主臟氣衰微,多見於心臟病(如風濕性心臟病)。此外,驚恐、跌仆重症及個別孕婦亦可能出現代脈。
大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大而滿指,波動幅度倍於平常。若大而有力為邪熱實證;大而無力多為虛損、氣不內守之證。
疾脈
脈象的一種。脈來異常急速,醫生一次正常呼吸,患者的脈搏達七、八次(相當於每分鐘脈搏達 120 ~ 140 次)。多因陽熱極盛、陰氣欲竭所致。見於熱性病熱邪極盛的階段或如嚴重的結核病、心肌炎等。此外,孕婦臨產時亦可見此脈象。
浮不沉也。按之不足。輕舉有餘。滿指浮上。曰浮。為風虛動之候。為脹。為風。為。為滿不食。為表熱。為喘。
浮大傷風鼻塞。浮滑疾為宿食。浮滑為飲。左寸浮。主傷風發熱。頭疼目眩。及風痰。浮而虛遲。心氣不足。心神不安。
浮散。心氣耗。虛煩。浮而洪數。心經熱。關浮。腹脹。浮而數。風熱入肝經。浮而促。怒氣傷肝。心胸逆滿。尺浮。膀胱風熱。小便赤澀。浮而芤。男子小便血。婦人崩帶。浮而遲。冷疝臍下痛。右寸浮。肺感風寒。咳喘清涕。自汗體倦。浮而洪。肺熱而咳。浮而遲。肺寒喘嗽。關浮。脾虛。中滿不食。浮大而澀。為宿食。浮而遲。脾胃虛。尺浮。風邪客下焦。大便秘。浮而虛。元氣不足。浮而數。下焦風熱。大便秘。(諸脈指下真形。與其主病。俱少所發明。讀者當以意測之。推見其本。乃為有得)
沉。不浮也。輕手不見。重手乃得。為陰逆陽郁之候。為實。為寒。為氣。為水。為停飲。為瘕。為脅脹。為厥逆。為洞泄。沉細為少氣。沉遲為痼冷。沉滑為宿食。沉伏為霍亂。沉而數內熱。沉而遲內寒。沉而弦心腹冷痛。左寸沉。心內寒邪為痛。胸中寒飲脅疼。關沉。伏寒在經。兩脅刺痛。沉弦。癖內痛。尺沉。腎藏感寒。腰臂冷痛。小便濁而頻。男為精冷。女為血結。沉而細。脛 陰'癢。溺有餘瀝。右寸沉。肺冷。寒痰停蓄虛喘少氣。沉而緊滑。咳嗽。沉細而滑。骨蒸寒熱皮毛焦乾。關沉。胃中寒積。中滿吞酸。沉緊懸飲。尺沉。病水。腰腳疼。沉細下利。又為小便滑。臍下冷痛。
遲。不及也。以至數言之。呼吸之間。脈僅三至。減於平。脈一至也。為陰勝陽虧之候。為寒。為不足。浮而遲表有寒。沉而遲裡有寒。居寸為氣不足。居尺為血不足。氣寒則縮。血寒則凝也。左寸遲。心上寒。精神多慘。關遲。筋寒急手足冷。脅下痛。尺遲。腎虛便濁。女人不月。右寸遲。肺感寒。冷痰氣短。關遲。中焦寒。及脾胃傷冷物不食。沉遲為積。尺遲。為藏寒泄瀉。小腹冷痛。腰腳重。
數。太過也。一息六至。過平脈兩至也。為煩滿。上為頭疼上熱。中為脾熱口臭。胃煩嘔逆。左為肝熱目赤。右下為小便黃赤大便秘澀。浮數表有熱。沉數裡有熱也。
虛。不實也。散大而軟。舉按豁然。不能自固。氣血俱虛之。診也。為暑。為虛煩多汗。為恍惚多驚。為小兒驚風。
實。不虛也。按舉不絕。迢迢而長。動而有力。不疾不遲。為三焦氣滿之候。為嘔。為痛。為氣寒。為氣聚。為食積。為利。為伏陽在內。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疼痛。實大。頭面熱風煩燥。體痛面赤。關實。腹脅痛滿。實而浮大。肝盛。目暗赤痛。尺實。小腹痛。小便澀。實而滑。淋瀝莖痛溺赤。實大。膀胱熱。溺難。實而緊腰痛。右寸實。胸中熱。痰嗽煩滿。實而浮。肺熱。咽燥痛。喘咳氣壅。關實。伏陽蒸內。脾虛食少。胃氣滯。實而浮。脾熱。消中善飢。口乾勞倦。尺實。臍下痛。便難。或時下痢。
洪。大而實也。舉按有餘。來至大而去且長。騰上滿指。為榮絡大熱。血氣燔灼之候。為表裡皆熱。為煩。為咽乾。為大小便不通。左寸洪。心經積熱。眼赤口瘡頭痛內煩。關洪。肝熱及身痛。四肢浮熱。尺洪。膀胱熱小便赤澀。右寸洪。肺熱毛焦。唾粘咽乾。洪而緊。喘急關洪。胃熱。反胃嘔吐口乾。洪而緊。為脹。尺洪。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微。不顯也。依稀輕細。若有若無。為氣血俱虛之候。為虛弱。為泄。為虛汗。為崩漏敗血不止。為少氣。浮而微者陽不足。必身惡寒。沉而微者陰不足。主藏寒下利。左寸微。心虛。憂惕。榮血不足。頭痛胸痞。虛勞盜汗。關微。胸滿氣乏。四肢惡寒拘急。尺微。敗血不止。男為傷精尿血。女為血崩帶下。右寸微。上焦寒痞。冷痰不化。中寒少氣。關微。胃寒氣脹。食不化。脾虛噫氣。心腹冷痛。尺微。藏寒泄瀉臍。下冷痛。
弦。按之不移。舉之應手端直如弓弦。為血氣收斂。為陽中伏陰。或經絡間為寒所滯為痛。為瘧。為拘急。為寒熱。為血虛。為盜汗。為寒凝氣結。為冷痺。為疝。為飲。為勞倦。弦數為勞瘧。雙弦脅急痛。弦長為積。左寸弦。頭疼心惕。勞傷盜汗乏力。關弦。脅肋痛 癖。弦緊為疝瘕。為瘀血。弦小寒癖。尺弦。少腹痛。弦滑腳痛。右寸弦。肺受寒。咳嗽胸中有寒痰。關弦。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又為飲。尺弦。臍下急痛不安。下焦停水。
緩。不緊也。往來紆緩。呼吸徐徐。以氣血向衰。故脈體為之徐緩爾。為風。為虛。為痺。為弱。為疼。在上為項強。在下為腳弱。浮緩沉緩。血氣俱弱。左寸緩。心氣不足。怔忡多忘。亦主項背急痛。關緩。風虛眩暈。腹脅氣結。尺緩。腎虛冷。小便數。女人月事多。右寸緩。肺氣浮。言語短氣。關緩。胃氣虛弱。浮緩。脾氣虛弱。不沉不浮。從容和緩。乃脾家本脈也。尺緩下寒腳弱。風氣秘滯。浮緩。腸風泄瀉。沉緩。小腹感冷。
滑。不澀也。往來流利。如盤走珠。不進不退。為血實氣壅之候。蓋氣不勝於血也。為嘔吐。為痰逆。為宿食。為經閉(滑而不斷絕。經不閉。有斷絕者。經閉)上為吐逆。下為氣結。滑數為結熱。左寸滑。心熱。滑而實大。心驚舌強。關滑肝熱。頭目為患尺滑。小便淋澀。尿赤。莖中痛。右寸滑。痰飲嘔逆。滑而實。肺熱。毛發焦。隔壅咽乾。痰暈目昏。涕唾粘。關滑。脾熱。口臭。及宿食不化。吐逆。滑實。胃熱。尺滑。因相火炎而引飲多。臍冷腹鳴或時下利。婦人主血實氣壅。月事不通。若和滑。為孕。
澀。不滑也。虛細而遲。往來難。三五不調。如雨沾沙。如輕刀刮竹然。為氣多血少之候。為少血。為無汗。為血痺痛。為傷精。女人有孕為胎痛。無孕為敗血病。左寸澀。心神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關澀。肝虛血散。肋脹脅滿。身痛。尺澀男子傷精及疝。女人月事虛敗。若有孕。主胎漏不安。右寸澀。脾弱不食。胃冷而嘔。尺澀。大便澀。津液不足。小腹寒。足脛逆冷。(經云。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
長。不短也。指下有餘。而過於本位。氣血皆有餘也。為陽毒內蘊三焦煩郁為壯熱。
短。不長也。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氣不足以前導其血也。為陰中伏陽。為三焦氣壅。為宿食不消。
大。不小也。浮取之若浮而洪。沉取之大而無力。為血虛。氣不能相入也。經曰大為病進。
小。不大也。浮沉取之。悉皆損小。在陽為陽不足。在陰為陰不足前大後小。則頭疼目眩。前小後大。則胸滿氣短。
緊。有力而不緩也。其來勁急。按之長。舉之若牽繩轉索之狀。為邪風激搏。伏於榮衛之間。為痛。為寒。浮緊為傷寒身痛。沉緊為腹中有寒。為風癇。左寸緊頭熱目痛。舌強。緊而沉。心中氣逆冷痛。關緊。心腹滿痛。脅痛肋急。緊而盛。傷寒渾身痛。緊而實。 癖。尺緊。腰腳臍下痛。小便難。右寸緊。鼻塞膈壅。緊而沉滑。肺實咳嗽。關緊。脾寒腹痛吐逆。緊盛。腹脹傷食尺緊。下焦築痛。
弱。不盛也。極沉細而軟。怏怏不前。按之欲絕未絕。舉之即無。由精氣不足。故脈萎弱而不振也。為元氣虛耗。為萎弱不前。為痼冷。為關熱。為泄精。為虛汗。老得之順。壯得之逆。左寸弱。陽虛。心悸自汗。關弱。筋痿無力。婦人主產後客風面腫。尺弱。小便數。腎虛耳聾。骨內痛。右寸弱。身冷多寒。胸中短氣。關弱。脾胃虛。食不化。尺弱。下焦冷痛。大便滑。
動。其狀如大豆。厥厥搖動。尋之有。舉之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多於關部見之。(當云只各見本關之上。)動為痛。為驚。為虛勞體痛。為崩脫。為泄利。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伏。不見也。輕手取之。絕不可見。重取之。附著於骨。為陰陽潛伏。關鬲閉塞之候。為積聚。為瘕疝。為食不消。為霍亂。為水氣。為榮衛氣閉而厥逆。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左寸伏。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沉憂抑郁。關伏。血冷。腰腳痛。及脅下有寒氣。尺伏。腎寒精虛。疝瘕寒痛。右寸伏。胸中氣滯。寒痰冷積。關伏。中脘積塊作痛。及脾胃停滯。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腹中痼冷。
促。陽脈之極也。脈來數。時一止。複來者。曰促。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或怒氣逆上。亦令脈促。為氣粗。為狂悶。為瘀血發狂。又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蓋先以氣熱脈數而五者或一。有留滯乎。其間則因之而為促。非惡脈也。雖然。加即死。退則生。亦可畏哉。
結。陰脈之極也。脈來緩。時一止。複來者。曰結。陰獨盛而陽不能相入也。為結。為七情所郁。浮結為寒邪滯經。沉結為積氣在內。又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蓋先以氣寒脈緩而五者或一留滯於其間。則因而為結。故張長沙謂結促皆病脈。
芤。浮大而軟。尋之中空旁實。旁有中無。診在浮舉重按之間。為失血之候。大抵氣有餘。血不足。血不能統氣。故虛而大。若芤之狀也。左寸芤。主心血妄行。為吐。為衄。關芤。主脅間血氣痛。或腹中瘀血。亦為吐血目暗。尺芤。
小便血。女人月事為病。右寸芤。胸中積血。為衄。為嘔。關芤。腸癰。瘀血。及嘔血不食。尺芤。大便血。又云前大後細脫血也。非芤而何。
革(與牢脈互換)沉伏實大如鼓皮曰革。氣血虛寒。革易常度也。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又為中風寒濕之診也。
濡。無力也。虛軟無力。應手散細。如綿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即去。為血氣俱不足之候。為少血。為無血。為疲損。為自汗。為下冷。為痺。左寸濡。心虛。易驚。盜汗。短氣。關濡。榮衛不和。精神離散。體虛少力。尺濡。男為傷精。女為脫血。小便數。自汗。多。右寸濡。關熱憎寒。氣乏體虛。關濡。脾軟不化飲食。尺濡。下元冷憊。腸虛泄瀉。
牢。堅牢也。沉而有力。動而不移。為裡實表虛。胸中氣促。為勞傷。大抵其脈近乎無胃氣者。故諸家皆以為危殆之脈云。亦主骨間疼痛。氣居於表。疾。盛也。快於數而疾。呼吸之間脈七至。熱極之脈也。在陽猶可。在陰為逆。(按疾言其至止之躁也。不必七至。病主津虛氣悍。非熱也。)
細。微眇也。指下尋之。往來如線。蓋血冷氣虛。不足以充故也。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內外俱冷。痿弱洞泄。為憂勞過度。為傷寒。為積。為痛在內及在下。
代。更代也。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由是複止。尋之良久。乃複強起為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脈代止。是一藏無氣。他藏代之。真危亡之兆也。若因病而氣血驟損。以致元氣不續。或風家痛家。脈見止代。只為病脈。故傷寒家亦有心悸而脈代者。心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蓋凡痛之脈。不可準也。又妊娠亦有脈代者。此必二月餘之胎也。
散。不聚也。有陽無陰。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謾無根柢。為氣血耗散。腑臟氣絕。在病脈。主陰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大抵非佳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