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04, 2011

古文教育

=重視加強中文的理解能力與古文教育=

不論是一位已經執業的中醫師,或是在中醫學院求學的本科學生,甚至於教授學生的老師或教授們,如要繼續精進自己的中醫醫術或是人文修為,對於中文甚至於古文的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中醫的文化傳承在經典上的研究其實占著非常重的一個比例,自先秦兩漢時期開始至今,中醫的大家們無不以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為基礎,接續著發展並豐富了後代多元的中醫理論。


 但由於時代與社會的演變,現代人對於古文的認識與理解能力與日遽減,更由於古醫文紀錄常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一字多意、多字一意...等特點。


 以至於即便學生或是醫師手上拿到了典籍,卻常常發生"看不懂"的狀況;至此很多人只能強記背誦口訣或驗案內容,直至臨床才有可能靈光一閃得以實際望文生義進而心領神會。


 如此一來實際上大大阻礙了中醫的臨床經驗的傳承與進步;歸咎其因,大多皆是因為對於經典與古文的理解能力下降所致。


 古文的理解能力對於中醫的基礎理論與發展是影響非常深的一個部分。


 
以我自身為例,自幼即對於醫學這一門學問感到新奇與興趣,在閒暇之餘,有時也會閱讀醫學類的相關知識書籍。


不過由於政策故;在台灣,民眾仍是以西醫做為主要的治療選擇。相對的,早年在台灣關於醫學較容易獲得的知識與叢書,大多是以西方醫學的相關知識為主。


關於東方醫學以致於中醫的部分,早期的書店裡放著的大多是艱深難懂的經典古文意譯;對於一般人來說,要直接閱讀艱深的古文真是談何容易。


在二十多年前的台灣的中文教育,其實是一直到進入初中,學校開始教導文言文後才開始累積閱讀古文的能力。


在功利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的潮流下,能夠自學生時代便持續努力鑽研國文甚至累積古文閱讀能力的人,猶如鳳毛麟角而寥寥可數。


個人一直是到出社會後,由於閱讀的書籍漸多,開始慢慢累積起對文字的敏銳度與對國文的學識,才能以僅有的淺薄文字理解能力,得以開始初窺自先秦兩漢起始病流傳至今的相關中醫書籍。


但要能夠真正理解經典中的意涵真是談何容易,即便是教科書中對於經典古文的翻譯,事實上在臨床中,也常常會遇到翻譯成白話文的部分,卻因為譯者本身的學養與經驗不足,而無法傳達經典中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的狀況發生。


特別是當譯者本身中醫的基礎涵養不足,或是自身對於其他的中醫診斷技術不夠樓練與專精時,更容易對後世學醫者造成誤導,在此以中醫教科書上非常少提到的脈診部分舉例。


 


=結合古文的閱讀能力與中醫專業,以解碼經典之原意=

例如傷寒論中,原文中以辨脈法為第一平脈法為第二,既然會放在諸章之前,就是脈理的基礎做為論病辨病的最重要基本功,也即是傷寒辨証論治中,當以脈証為第一辨証要點。另各病敘述第一要件常常開頭便講的是脈象,如原文中辨太陽病脈証并治: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悪寒。


上述清楚的以太陽病辨証以脈浮為第一評斷要點,脈浮即病在表也,也是病在衛營之相對意涵,後續才是接上"頭項強痛而悪寒"以比對人體受寒部位經絡位置與惡寒症狀做為太陽病的判斷,不過許多教科書中在辯證部分大多論述的都以病人症狀的"頭項強痛而悪寒"這個部分做為教學與論述的重點。



又如小柴胡湯証: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来寒熱,胸脇苦満,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渇,或腹中痛,或脇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渇、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再看矛盾的是小柴胡湯証中禁例:
得病六七日,脈遅浮弱,悪風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満痛,面目及身黄,頚項強,小便難者,与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渇飲水而嘔者,柴胡湯不中与也,食穀者噦。


這裡禁証劈哩啪啦的說了一大堆,像是"悪風寒,手足温,不能食而脅下満痛,面目及身黄,頚項強,小便難者"這些症狀跟"往来寒熱,胸脇苦満,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渇,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渇、身有微熱,或咳者"在臨床上,邪入太陽也有可能發生,邪入陽明也可能會,一般西醫的感冒或是腸胃型感冒也會有一樣的症狀,甚至於病人自身因七情內傷也有可能導致一樣的狀況。原文上又說"但見一證,不必悉具"這時要怎麼分辨該給小柴胡湯或不能給小柴胡湯呢?


這樣子醫聖張仲景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嗎?


然若編寫教材的譯者自身或是醫者自身的古文基礎與專業基礎不良,常常就會遇到像這種自相矛盾,強加解釋的狀況,於是臨床上辨証用藥命中率低的狀況便發生了,但上述問題如果是精於脈診的人一看原文就不是問題了。


原文中的禁証部分已經清楚的標明了"得病六七日,脈遅浮弱,悪風寒..."脈証上有浮遲弱三個混合脈形出現,這個脈中脈的型態在臨床上其實也時常見到,但既然有浮脈的脈形出現,即証明了病仍在表,就如同前述太陽病的條文一樣,既然病仍在表,自然不是半表半裡的少陽病了,於是有了第一個脈証要點,後面症狀再搭上去就不會出太大問題了。


從上述問題再牽涉回來,一樣就是醫者本身對於基礎的中醫陰陽、五行、六氣、六經的基礎中醫理論學養是否夠扎實,並依此應用於望聞問切、砭灸針藥之上,才能於臨床時候,收到最大的功效。而建立於臨床之上,也才有可能回頭推衍出更新的中醫學說。


 




個案記錄-指麻 2

男.33歲.
續上次治療後第三天。
自述指麻狀況不定,狀況好時可退至指尖,有時會蔓延至指腹。
脈象與上次相近,左寸浮-沉細。

針下右手合谷,左腳太沖,用以行陰陽之氣。
右手入三叉一二三穴,透風齒合三穴。
留針一小時後,太陰陽明厥陰少陽放血。

針後自述厥陰陽明指麻盡退。
僅於太陰.少陽指尖尚有一點麻感。
估計此次下針,病邪已逼至半陰半陽之處。

感覺腕隧道症候群不是這麼容易搞定。
下次要再思考一下怎麼進攻。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的心得紀錄.與國內任何團體與個人無關】


個案記錄-痰多

女,35歲。
自述感冒咳嗽痰多已經一周有餘,平日有灸神闕習慣。
脈象為:
右寸中數,關沉洪數滑,尺沉細。
左寸沉短細,關沉數洪滑,尺沉滑。
病機應為中焦內熱化痰。

針下崑崙-先補後洩。曲池上一寸經外穴-先洩後補。
留針五分鐘後,反映咳痰狀況已經消失。

事實上,診脈的結果並不是受風寒感冒。
其實只是因為灸太多了,中焦肝胃內熱散不去。
把心臟跟膀胱弄一弄就搞定了。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的心得紀錄.與國內任何團體與個人無關】


個案記錄-指麻

男.33歲.
自述粉刷牆壁工程後,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皆有麻痺狀態。
手腕旋轉至某角度麻痺症狀加劇,晚上睡眠時會麻到醒過來。
個案自述行針魚際未見效。
估計為西醫所謂,腕隧道症候群,神經受壓迫導致。
脈象為左寸肺心位浮,肝腎位細。
病因應為心陰不足營衛受寒。

大椎側痛點中衝放血,針下內關.三里.養老.行扁鵲手法。
起針後患者自述麻痺立退至指尖,但指尖偏冷。
估計為個案本身元氣不足,無法將病邪一次排出,應以灸之力助其運行。
因時間不足僅叮囑需自灸。

第二天個案自述,麻痺狀況又慢慢退回手指。
詢問後個案當晚自行灸內關.勞宮。
思考可能因灸位回入心行陽路徑致使病進。
下次考慮應以其他方式增加個案陽氣。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的心得紀錄.與國內任何團體與個人無關】
 

 


星期六, 9月 03, 2011

個案紀錄-胸痛

男.36歲.
臉色發白,自稱呼吸無法用力.左胸口急痛.
左寸至陽明位浮數一滑點,沉數弦有力,右寸浮數。
判斷病機為熱痰阻心。
急針右針太沖先洩後補,飛經引氣入陰,立解。

PS:還好身上剛好有帶針,不然不知道會變成甚麼狀況。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的心得紀錄.與國內任何團體與個人無關】


個案記錄-祝由

近日因節氣轉換故,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似乎變多。
男.四歲,因其母故傳染感得病毒性腸胃炎。
一小時內嘔吐近二十次。

右寸過本位一浮數點,關浮數微滑,尺浮弦。
商陽.厲兌破血成效不彰。
考慮到幼兒懼針,改以祝由方式處理。

誦咒施以本門金剛水摩頂,秘印頓於中焦七處二迴。
施術完後個案馬上不再嘔吐。
後切脈病機已現,為風邪入肺轉經。

急病使祝由,亦可收奇效。
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非不得已而用之。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的心得紀錄.與國內任何團體與個人無關】

 


個案記錄-病毒性腸胃炎

女,32歲;自述上吐下瀉,醫生判定為病毒性腸胃炎。
吃了西藥整天昏睡,全身仍感不適。
右寸關肺心脾位浮弦偏緊,右尺實;右寸有一浮點。
判定同時有風熱引起頭疼的問題。
針下三陰交,公孫,內關,關元;飛經留針30分鐘。
個案自述針完後,症狀解除八成。

PS:其實施針比吃西藥更快更好。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的心得紀錄.與國內任何團體與個人無關】


個案紀錄-金經受風

男童 5歲
咳中帶痰聲
右寸洪浮
計受風邪肺熱而咳
指列缺注法.針少商放血
當場紓解

是夜診脈尚餘微風
二作後脈象扶正

後記:昱日不復咳,脈象平穩,應已痊癒。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的心得紀錄.與國內任何團體與個人無關】

 


個案記錄-脾腎兩虛

男。29歲

個案自述左肩頰骨膏盲痛點,已發作兩個月。
針下重子+重仙,得氣後因個案經絡阻塞,成效欠佳。
當下以符號輔助通氣,氣感直通肩背。
復靈視陽明.太陰皆受寒嚴重,命門火微。
復施砭行陽明,左足太陰厥症明顯。
後以溫砭行肩土.腰水.腹土.驅邪之。術後下焦汗出。
個案自述症狀已減輕,預估後續需加強2-3次,並調理少陰為宜。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的心得紀錄.與國內任何團體與個人無關】


星期五, 9月 02, 2011

關於暈針

從開始用針以來,像我這種講究療效的,手法不會太客氣。
自然也就遇過不少暈針的狀況,也遇過病人當場喪失意識的狀況過。
可能是我膽子夠大,從沒一次慌張過;知識就是力量,有空多看看先吧。


暈針,多半是初次扎針,心裡害怕,或進針後捻轉太重,或針前身體太疲勞。過度飢餓所引起的急性腦貧血。暈針的症狀是:扎針以後,病人感覺頭暈、眼花、噁心、想吐,嚴重的,顏面蒼白、手足發涼、身上出冷汗,甚至暈倒失去知覺。


處理方法:


1.看到病人有暈針現象的時候,須停止行針,最好將針拔出。還有意識的話,躺一會兒,喝些開水就能恢復。


2.若失去意識,必須將針拔出,使病人躺下放平,用手指掐病人的人中穴,使病人感到疼痛,促使其甦醒過來,並給病人喝點開水。


3.如果脈搏已不跳動,應該馬上用針刺人中、太衝二穴,並進行人工呼吸,一直到脈搏出現後為止,靜臥一會兒,再給病人喝一些熱湯,慢慢就能恢復。如仍不見好轉,立即送醫院急救。


4.另外,如因針刺上半身穴位而引起的暈針,可急在足三里穴刺一針,如因針刺下半身穴位所引起的暈針,可在人中穴或合谷穴補刺一針,便能恢復正常。


PS:五奪、五逆之病人勿針。靈樞五禁篇:「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洩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靈樞玉版篇:「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脫,其脈大,是二奪也;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咳而洩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欬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



暈針的處理方式

從開始用針以來,像我這種講究療效的,手法不會太客氣。

自然也就遇過不少暈針的狀況,也遇過病人當場喪失意識的狀況過。

可能是我膽子夠大,從沒一次慌張過;知識就是力量,大家有空多看看先吧。



暈針,多半是初次扎針,心裡害怕,或進針後捻轉太重,或針前身體太疲勞。過度飢餓所引起的急性腦貧血。暈針的症狀是:扎針以後,病人感覺頭暈、眼花、噁心、想吐,嚴重的,顏面蒼白、手足發涼、身上出冷汗,甚至暈倒失去知覺。



處理方法:



1.看到病人有暈針現象的時候,須停止行針,最好將針拔出。還有意識的話,躺一會兒,喝些開水就能恢復。



2.若失去意識,必須將針拔出,使病人躺下放平,用手指掐病人的人中穴,使病人感到疼痛,促使其甦醒過來,並給病人喝點開水。



3.如果脈搏已不跳動,應該馬上用針刺人中、太衝二穴,並進行人工呼吸,一直到脈搏出現後為止,靜臥一會兒,再給病人喝一些熱湯,慢慢就能恢復。如仍不見好轉,立即送醫院急救。



4.另外,如因針刺上半身穴位而引起的暈針,可急在足三里穴刺一針,如因針刺下半身穴位所引起的暈針,可在人中穴或合谷穴補刺一針,便能恢復正常。



PS:五奪、五逆之病人勿針。靈樞五禁篇:「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洩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靈樞玉版篇:「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脫,其脈大,是二奪也;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咳而洩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欬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之心得紀錄.與國內任何團體與個人無關】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前面二十級(歲)基本上都是新手村。 然後你的新手NPC是亂數決定的爸媽。 個人能力數值跟著NPC的資源決定一半的基數。 等到等級可以出新手村,遊戲的自由度大增。 有的人會考慮再練等級(念大學、研究所)多上升一些點數才要出村去解任務,也有人迫不及待的出村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