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18, 2014

中醫是一種相對的醫學,而不是絕對的醫學。

中醫是一種相對的醫學,而不是絕對的醫學。


很多人可能很難理解,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相對就是~我比你高~你比他胖~有比較才看得出來的東西;絕對是什麼?我170公分高~你165公分高~所以我比你高5公分~這東西叫絕對。


中醫的理論中舉凡陰陽五行.臟象.運氣...等等學說,都是互相比較之下所觀察而來的;這是中國文化上面的思考模式,所以如果你想要學好中醫,應該要先將思考方式調整成這個角度才能夠獲得比較長足的收穫。


而現代的中醫教育與學習模式受西方文化影響太大,著重於絕對的醫學概念比例太高,例如:


餐後兩小時血糖 <7.8(<140)就是空腹血糖障礙,餐後兩小時血糖 ≥11.1(≥200)就是糖尿病。


血液中含有anti-HAV IgM且GPT 數值升高就是A型肝炎。


所以對於中醫的各個學說與教育學生的方式也落入這個陷阱之中,與其花很多時間背誦方劑配穴,學生連診斷的思路都有問題了,背方劑與配穴有個屁用?



例如以學習脈診來說。


一樣一個寸口診脈法,要培養一個中醫師能夠清楚的摸出來什麼是平脈;少說也要摸個50人次才能慢慢開始累積平脈的經驗。


因為男人與女人.胖人或瘦人.成人與孩童.青年與老人...其中的脈形一定不可能一樣,你不可能拿書本中所謂的平脈套到全部的人身上。


一定要有所比對,經驗累積的多了,有的相比了,才能比較出依照各年齡性別體質不同,其平脈的定義在何處,也才能比較出其陰陽表裡虛實寒熱。


光是拿著本瀕湖脈學狂背條文,卻連摸病人的脈都沒有把握,有的醫師他媽的還不摸~說那是表演?中醫不滅亡何時才會滅亡?



國內的醫學教育門檻都是開放給一群很會考試的孩子去念的,實際上會考試跟會治病根本是兩回事。


如果學生的思考模式如果不變~學再多背再多也無益。



沒有留言: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 前面二十級(歲)基本上都是新手村。 然後你的新手NPC是亂數決定的爸媽。 個人能力數值跟著NPC的資源決定一半的基數。 等到等級可以出新手村,遊戲的自由度大增。 有的人會考慮再練等級(念大學、研究所)多上升一些點數才要出村去解任務,也有人迫不及待的出村去探...